能够解决问题的信息,才是真正的知识

还是那个典型的问题:


“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发的时代:


互联网上一秒钟产生的信息,一个人一生都浏览不完;


出版行业一天出版的书籍,一个人一辈子都阅读不完。


道理,只是披了一层面纱的信息。


判断是不是知识,要看个人,人是一切的关键。


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


知识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知识就是力量”。


它能够改变人。


通常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经史哲学才是知识。


不是的。


那些只能称为优质的信息,更容易触发向好的方向转变的信息。


如果阅读后,读不懂,没感觉,


那对于个人来说,就不应该算是知识。


一定要力量。


比如说明书,它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学会之后,立马能够操作。


这个也是知识。


继续延伸开来,操作指南,个人编写的实操案例,别人学了之后,就能从不会到会。


课本更是典型的知识。


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就是在刻意练习。


那么阅读名著的意义何在?


解决现实的问题。


学校教的是基础知识,有些隐形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有亲身经历后,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然后去阅读,找到触动的点,用于解答人生的疑惑,解决生活的困境。


阅读不要追求数量,也不要追求质量,


而是追求实用性。


更应该关注个人的成长,知识就是成长的燃料。


知识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习肯定是为了学习知识。


知识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主要是两方面:



以读书为例。


有两种阅读方式,精读和泛读。


泛读,广泛涉猎各种信息,快速提高认知的广度;


精读,引发思考,深度理解事物的底层规律。


认知层次一旦发生变化,人的行为也会随之而变。


人是环境的产物。


所有的行为,包括偷懒,都会被周围的氛围所感染。


环境就是阅读的信息,


包括书本上的信息,也包括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流动。


恶劣的环境,会对人的生存产生不好的影响。


优质的环境,如同肥沃的土壤,不仅适合生存,而且有丰富的营养来促进成长。


我们阅读,更多是在挑选式的阅读。


阅读那些,更利于我们的生存环境的信息。


有效的学习是怎样的?


有一种说法: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教的前提是,自己能够深刻理解,才能表达出去。


这个方式看着没问题,


但总是有点疑惑,一直不清楚在哪里。


普适性。


应该问题就在此,教这种方式的适用性不强。


不太适合绝大部分人。


因为教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要求还比较高的能力。


要回到知识的本质:解决问题。


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立马用起来。


学到什么,就在生活工作中使用,看看产生的效果如何。


需要刻意训练这种能力。


因为阅后即忘,学习的东西不用起来,就会忘记,就等于白费时间。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什么都去学,也不可能什么都会。


注意侧重点,自我的成长才是最关键的。


成长很简单,解决当下的问题,能力自然提升。


解决的问题,除了看得见的,还有看不见的。


所谓的情绪问题,思考困境,往往就看不见,却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


不是矫情。


只要影响人的生存,就是问题,就需要找解决方案。


要勇敢地面对,


问题本身是成长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真正的高手,从不缺乏行动力

若有收获,就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泛读   都会   知识   信息   美文   课本   认知   困境   疑惑   事物   道理   典型   不好   能力   方式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