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多点想象力,少点感性的烦恼

人其实是一种奇怪的动物。


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有些相互对立,有些虚假真实。


基本都是凭空而现的。


它会占据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要及时反省,尽量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导引。


少点感性的烦恼


这里说的感性烦恼,特指那些无意义的思想障碍。


怎么说呢?


第一次见到广告的人,


会感到新奇,慢慢就反感,以至于直接排斥。


换位思考。


打广告,是不是需要给钱。


别人不是傻子,他能够频繁打广告,意味着可以赚到钱。


普通人看广告,不要单纯地觉得,是在推销,要多点想法,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


还有微信朋友圈的广告。


特别是微商,那是深痛恶绝的,太讨厌了。


仔细想想,谁会希望被人厌恶呢?


更何况,没有利益的事,人那么懒,是不会去干的。


不要有思想洁癖。


要勤于思考,多想一道,换位想想,会看到很多有趣的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


再说一个。


摆摊或者说开个店铺,是不是也会本能地去鄙视。


大脑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本能地从众。


开店什么的,人少,开始一般是一两个人,自然会被人所排斥。


而那些进大公司,进体制工作,


人越多,感觉越安全,甚至称为铁饭碗。


说是说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但鄙视链无处不在。


鄙视链,是思想中的毒素,要戒掉。


它会妨碍接触真实的情况。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做,但是少点思想洁癖,就能多个突破点。


要有想象力


我们不认可的东西,不一定是错的。


要有想象力。


艺术就是想象力太丰富了,往往走在世人的前面,以至于很久之后才得到认可。


比如梵高的作品。


科学有时候,想象力也很丰富。


比如太阳学说,出现的时候,就远远超前普通人的认知。


再比如基因学说。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很突兀地产生,对人来说很奇怪。


即使是现在,基因学科得到人们的认可,


但还是有点玄学的味道,因为太细微了,普通人根本就接触不到。


只有前沿的科学家,生物公司,才会有观察的机会。


说这些,和个人有什么关系?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这个观念,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能接受,可是要挖掘出来,就不是那么容易。


挖掘未知的事物,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


因为想象力,代表着可能性。


大脑通常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聚焦模式,一种是发散模式。


学习工作时的聚精会神,就是大脑聚焦模式下的形态。


但是解决问题,


特别是一些未知的问题,需要的是发散模式。


首先收集问题的信息,认真思考后,没有结果,可以开启发散模式。


身体处于休息的状态,大脑也不再思考,


就让它自由地飘散,去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不逼一下自己,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所谓逼自己,不是折磨自己,让自己难受。


而是进入聚焦模式,收集足够多的信息,利用大脑的推理能力,不断尝试组合模块,看看能否解决自身的问题。


一时半会不能解决,就停下来,试着发散模式,


看看老天会给什么样的提示。


不要限制自己,轮番切换思路,基本上我们能够遇到的问题,都能够解决。


推荐阅读:幻想是简单的,做事是有成本的

若有收获,就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孟德尔   梵高   想象力   感性   多点   洁癖   学说   美文   普通人   基因   本能   大脑   想法   烦恼   真实   思想   模式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