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鉴赏

《周易》,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中五经之一,原本名《易》,汉代以后尊称为《易经》,它是一部占筮之书,大约成书于殷末周初,在《周易》出现之前已有《连山》、《归藏》两部卜筮书存在,只是这两部书久已亡佚,仅存《周易》流传于世,通常大家所说的《周易》,是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构成的,是一部古代卜筮和哲思相结合的古书。

《易经》由一组由八卦卦画符号和卦爻辞文字符合组合而成的系统。相传,伏羲氏最早画出八卦,神农氏演变为64卦。八卦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互相排列构成64卦。周文王作的卦辞,周公作爻辞,又确立了上下两经而成。

《易经》的内容是在长期的原始卜筮活动中逐渐把数与形整齐化、有序化、抽象化的结果,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特点,并以之测算福祸凶吉,指导人们的现实行为,以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可见,《易经》在发轫之初便与迷信有了原生密切的联系,但其也是人类历史和思维活动发展演化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易传》实际是对《易经》的诠释,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从《易经》到《易传》的发展历史长七八百年之久,史上相传孔子作《易传》,恐不可信。《易传》亦称“十翼”,“翼”即辅助之意,共有《文言》、《彖传》、《象转》、《系辞转》、《说卦转》、《序卦转》、《杂卦转》七种十篇,《易传》作为一部解经之作,它不能打破《易经》固有的内容框架,只能从象数、义理阐发其精蕴,而作为时代精神的产物,它突破了《易经》巫术迷信的因素,并提出了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内的,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普遍规律的思想体系,充实了其现实性的社会内涵。

《周易》被儒家尊称为六经之首,几千年来逐渐发展为象数和义理两大流派,对祖国哲学、文学、史学及宗教、历法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国际很多学科中也可以看到《周易》的地位和影响,一些西方国家还把《周易》机理应用到现代决策和管理。

几千年来,人类所得到的定律往往是短命的,有的自相破解,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易经》亘古常新,这一文化倾向相延至今,成为祖国甚至世界思想智慧之宝典,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与和谐辨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不要简单地认为《周易》就是一部算命占卜号脉迷信的八卦,不妨沉心思索,就学深研,终有大悟,必受大益。


下期典籍鉴赏之四:《春秋》鉴赏,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周易   大悟   易经   遇难呈祥   卦爻   儒家   卜筮   系辞   孔子   义理   成书   美文   迷信   祖国   年来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