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鉴赏

《尚书》的“尚”,意指上代之意,“书”就是指历史简册,用白话来讲,《尚书》就是上古时代的史书。最早是商代、周代贵族上层言谈的史录,记录者应该是统治者左右的随从史官,《尚书》原来称《书》,其后儒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儒家推崇备至的煌煌圣典,流传至今,被尊称为《书经》,可称一部史上我国古代最早的历史文献之汇编,被誉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尚书》之成,其前世今生,这部备受推崇的史学圣经,史上颇有争议,相传此书是由孔子最后编撰成书的,但后来学者认为有些篇章成书于战国,比较通达的看法是这部书既不成于一时,也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经过漫长的汇编流传,最后到春秋战国才落定。

秦代《尚书》也在禁学、焚书之列,几经周折,仅存秦代学士伏生所藏二十八篇残本,汉武帝末年在孔壁中发现用先秦古文字写成的古文《尚书》,孔子后裔孔国安将其与当时流行的版本比对,发现多出十六篇,直到东汉大学者马融、郑玄为古文《尚书》作注,才使得其大显于世。其后历经增补删减,内容有真有假,除《古文尚书》二十八篇确为先秦文献外,均不可等量齐观。

今文之《尚书》二十八篇,依照其所记述的时代,可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除《虞书》《夏书》为后人追记之外,其余大都是当时的原始记录,都是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时期奴隶社会的历史及思想文化的珍贵资料。譬如《尧典》记载了尧、舜、禹三帝“禅让”的故事,反映原始社会权位更迭继承。《禹贡》除了反映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外,还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盘庚》则记录了商朝迁都的盛况,是殷商后期重大的政治文献。其它诸篇也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洪范》更是一篇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哲学思考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收录了《尚书》中绝大部分内容,互相参证,考见历史原貌。

《尚书》中的很多经典要义,从大处来看,无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还是“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政治理想,都是当今治国理事丰厚的精神资源。小处着眼,无论是“好问则裕,自用则小”的谦逊好学,还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谨小慎微,抑或“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践学笃行,都是国人为人修学、处世养性用之不竭的智慧之源。

品读《尚书》,思古论今,先人之修行道学,念其家国情怀,感喟不已!


下期典籍鉴赏之三:《周易》鉴赏,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尚书   大显   不矜细行   周易   史记   儒家   残本   孔子   秦代   原始社会   成书   先秦   史书   古文   美文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