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鉴赏

《国语》,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称之为“史学界最初有组织之名著”,实不过誉。

《国语》的作者过去一般认为是左丘明,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左丘明撰写《左氏春秋》,又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种说法自宋代以来不断被怀疑和否定,客观上讲,它是一部汇编之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之事,每一诸侯国所记史事详略不同,写法各异,不像出自一人之手,很可能是当时各国史官记下来,后人不断整理、加工、润色而成。

《国语》全书七万余字,二十一篇,最明显的特点是以记言为主,往往通过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辞议论来反映历史事件,这与《左转》以记事为主的特点大相异趣,譬如“勾践灭吴”一节,反映越王勾践用文种、范蠡之谋,十年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经过,都是通过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理充分,人物性格鲜明,只是《国语》偏重于记言,取材零散,缺漏甚多,远不如《左转》系统、完整、可靠,但二者言事相参,可以互证,有无相备,可以互补,后人把《国语》和《左转》看着是姐妹篇的著作,称《左转》为《春秋内转》,称《国语》为春秋外传,不无道理。

《国语》首创“国别史”这种体裁,在历史编撰史上是有特殊贡献的,这种以诸侯国为记事单元,以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材料的体例,对后世史书的编撰产生过很大影响,如《战国策》、《三国志》、《十六国春秋》等就是按诸侯国的史实编排的,《史记》中的《世家》、《晋书》等写法明显受这种题材的启发。

《国语》作为最早的有系统性的史学巨著,所反映的进步思想虽不如《左转》鲜明,但也不乏精彩之处,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包含着深刻的兴衰治乱之理,从文学成就上说,《国语》虽不及《左转》平实严谨,言简意赅,逶曲叙事的突出特点,也没有《战国策》那种纵横捭阖,妙趣横生、设喻言理的高超技巧,在刻画人物上也不能和《史记》相提并论,但它仍不乏生动风趣、脍炙人口的篇章,在我国史学及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史学老大,当之无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晋书   勾践   史记   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   国语   异趣   缺漏   战国策   国别   史学   写法   美文   鲜明   春秋   左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