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鉴赏

《诗经》,祖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初称作“诗”,因为其中收录305篇诗歌,汉代以后,儒家学派尊称其为经书,其内容作品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周朝设置专职采集诗歌的官员,定期到民间采集歌谣,经过乐官的编撰,形成诗歌总集。

《诗经》中作品最初大都是通过配乐歌唱的,依照乐律的不同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又称“国风”,书诸侯各国的地方性音乐,共一百六十余篇,大部分来自民间,反应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情感。如《周南》表现劳动生活狩猎的场景等;有反应当时阶级的对立和下层人民的不满情绪,如《魏风》中《硕鼠》等;有的反应战争和徭役带来的苦难,如《王风.君子于役》等;还有作品《相鼠》等对统治阶级荒淫丑恶的揭露抨击,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在“国风”中占不小比重,如《褰裳》表达爱情的纯真、相思的执着,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周朝社会生活画卷。

“雅”是周朝统治阶级的地区乐律,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被称之为正统正声,雅诗又分为《小雅》和《大雅》,大雅三十一篇、小雅六十四篇,大多出自各基层贵族之手,用于堂庙祭奠、和宴乐享。其中《大雅》中《生民》、《公刘》《大武》产生较早,记载乐周朝发祥到建国立业的历史,歌颂祖先功业,也寄托敬天保民的封建思想;另一部分反映对周边部族的战争及描写农牧场的广阔,如《大雅.江汉》表现贵族生活的富裕和优雅。西周后期周朝落没,表现政局黑暗抒发怜时伤乱的悲愤。

“颂”是特指宗庙祭奠的舞曲,共有十四篇,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其中《商颂》中的《玄鸟》、《长发》堪称商代民族的史诗。颂诗的风格雍容刻板,文学价值有限。

整个《诗经》以极其高度的写实性著称,风格质朴自然、描写具体而逼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通过感情的直接抒发,表现不同诗人迥异的个性,如《秦风.蒹葭》以“蒹葭苍苍”,烟水凄迷的夜色,描写乐主人公怀念意中人而又无处寻觅,构成神韵飘渺、空灵隽永的艺术境界,历来被文人称道。

前人《诗经》的表现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用铺陈的方式直接叙事抒情;比就是类比和比喻,如用硕鼠比喻贪婪和剥削者;兴用于一篇的开端,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关雎》中用雎鸠鸟引出主人公对窈窕淑女的思慕等。三种手法运用灵活,形象鲜明。诗味隽永。

《诗经》主要是四言诗,形式又富于变化,长短错落,普遍采用重章叠唱形式,节奏明快,旋律往返,便于歌咏。诗的语言浅显自然而又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尤其擅用双声、叠韵和叠字词,具有音韵协美,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特色。

《诗经》在春秋广为流传,贵族、诸侯、大夫交际场合多赋诗言志,儒家也作为经典递授。秦朝焚书坑儒导致《诗经》几近遭遇毁灭,只有《毛诗》流传至今。汉代以后,作为儒家经典,又成为历代科举必读,影响了历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在文学方面其现实主义传统、赋比兴手法以及灵活生动的语言,都对后代诗歌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阅读《诗经》,如同一场精神洗礼,令人荡气回肠,嘘唏不已。


下期典籍鉴赏之二:《尚书》鉴赏,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诗经   天保   儒家   乐律   硕鼠   总集   周朝   大雅   西周   隽永   汉代   统治阶级   国风   美文   贵族   诗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