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何处去?苏河龙灯等你来&河南新县


元宵佳节何处去?苏河龙灯等你来&河南新县

一、

打巴掌,正月正 ,

正月十五玩龙灯,

人家的龙灯玩罢了,

我的龙灯将起身。

转眼间,又到了农历正月十五,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耳畔忽然就响起了小时候家乡的这首民谣,思绪也就随这熟悉的民谣飘回遥远的故乡,飘回家乡那热火朝天的正月十五。

在我的老家苏河,正月十五是非常热闹的。因为每年正月十五的这一天,各个村庄的村民,都会将自己村里的龙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舞到街上聚会,各色各样的龙在街道上飞舞着,狂欢着,风雨无阻。

村与村之间比赛,龙与龙之间对玩。比毅力比耐力更比齐心协力。每个村子的村民自发组成啦啦队,跟在自己村子里的龙后面,给那些舞龙的人呐喊助威。

许多龙聚在一起到各家各户或者机关部门拜门子,因为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所以大家早早备好烟花爆竹,香烟糖果等等,看到熟悉的龙来了,就点燃自家门口的烟花爆竹,整个苏河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锣声鼓声鞭炮声,众人的喝彩声。空气里流动着节日里热闹的气氛,人群里爆发着嘻嘻哈哈欢乐的笑声。

有的村庄,还配有舞狮子的,玩旱船的,装小丑的等等。可谓节目繁多,丰富多彩。我们大洼沟的龙更是别具一格,因为有两个栩栩如生的青蛙和蟾蜍在前引路,那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特色,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而附近十里八乡的人们,如潮水般涌来观看,整个苏河镇的街道上,可谓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元宵佳节何处去?苏河龙灯等你来&河南新县

苏河地处两省三县,所以正月十五这一天,人是空前绝后的多,热闹也是空前绝后的热闹,因为方圆几十里,唯有苏河镇才有这一年一度的盛会。

小时候,年一过,初五六的,村里就开始筹备玩龙、玩地灯的事宜。

因为爸爸是队长,所以免不了要操心招集众人给村里的龙扎花,穿龙衣等工作。还要招集哪些人玩地灯,为玩地灯准备哪些道具等等,事无巨细,一一亲力亲为。

好在那时候民风淳朴,人们也都爱刚热闹,反正那时候的村庄也没什么娱乐,大家都趁正月里闲着,玩龙、玩地灯开心快乐一下,所以招集人手是不费吹灰之力。许多人不请自来,有喜欢唱的闹的毛遂自荐去担当玩地灯的角色。

记忆中堂嫂不仅人漂亮,手工扎纸花也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所以每年扎花都在堂嫂家进行,村里许多大姑娘小媳妇都会自觉上门帮忙。我们小孩子也爱刚热闹,不管是不是帮倒忙,也跟着众人七手八脚地去掺和。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些简单的扎纸花,只是多少年没有动手扎过,不知道还会不会扎了?

纸花扎好了,爸爸会召集村里的青壮劳力,给龙穿衣打扮。我们村的龙是土黄色,类似土狗子的颜色,爸爸他们说我们那条冲只适合这条土狗子,所以记忆中很多年都是一个颜色。

给龙穿衣打扮也很讲究,一般从龙头到龙尾是十二节,一节代表一个月,如果遇上润年,多一个月,就要加一节,十三节代表十三个月。

龙头是整条龙的气势所在,所以整个龙头要高大上才配得上整条龙的形象。因此龙头上的贴花、眼睛、舌头、牙齿、胡须都要认真细致的做好,就连龙角上的地鸡毛,也要选颜色亮而且越长越好的一对,才显得大气上档次,整条龙看起来也精神抖擞的。龙尾则以彩纸剪成细条贴好,看起来也是光鲜亮丽的。

也许因为迷信,也许因为讨个吉利,许多年内娶了媳妇或者嫁了女儿的人家,常会拿出三尺儿媳或者女儿出嫁时的盖头布,绑在龙的脖子上,说是“搭红,”被搭过红的布拿回去,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做衣服穿,说是可以避邪可以保孩子平平安安的。

一般来说给龙穿衣不会迟过正月十三,因为要赶在十五之前给村里所有人拜个年。一来讨个好兆头,二来每家每户都会给一些拜年礼:烟、酒、糖或者果子。

所以拜门子时,还必须有一个会喊彩头的人。这个人不仅口才好,而且应变能力也极强,做到随机应变,口吐莲花,喊的彩头让主人家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他一高兴,另外也会给喊彩头的人一些额外的福利。

元宵佳节何处去?苏河龙灯等你来&河南新县

我记忆中的祠民二爷就是一个喊彩极好的人,他能记住名家各户的人,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喊出不同的彩头,比如一家年内新娶了媳妇的,他会说:“金龙来了喜盈盈,东家本是富贵人。祥瑞缭绕生贵子,状元及第第一名。”

如果有的人家刚刚生了孩子,会把一些棉籽豆子撒在龙身上,意即将那些天花水痘等疾病带走。他会说:“金龙来了笑开颜,妻贤子孝喜事连。老的添福又添寿,少的健康又平安。麻子带到麻山上,豆子带到豆竹园……喝彩一完啦,给你拜个富贵年!”

二爷去世后,由镇上寿衣店的老板我叫他大佬的人来接替,他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将口口相传的彩头加以发扬光大,融入新时代的新人新事中,更加出彩。

元宵佳节何处去?苏河龙灯等你来&河南新县

相对于玩龙的中规中距,玩地灯则可以随时随地,只要大家愿意玩,凑足人手便可就地表演。其实农村地灯的道具极简单,一把破扇子,一根旧竹竿,一对筐子,都可以用上。不过旱船还是很漂亮,被装饰了很多五颜六色的纸花,竹马也用彩纸糊起来,像模像样的。

玩地灯的演员化妆更是简单,一顶破草帽,一条白围巾或者干脆草绳子在腰间一围,怎么搞笑怎么打扮。脸上糊点锅灰,或者鼻梁上涂上牙膏,腮上抹点品桃红,那造型,不开口已让人忍俊不禁,再开腔有时能笑破肚皮。

女演员头上戴上纸扎的花,脑后拖上长长的假发,上身祆子下身裙子,一步三摇的扭扭捏捏着,也让人爆笑不止。

地灯戏的传统节目很多,都是当地脍炙人口的民间小调:《吴一文》、巜卖桃子》、《夫妻观灯》、《逯蝴蝶》、《打婆婆》、巜对花》、巜十把扇子》等等。

玩旱船要技巧,撑船的人要撑得像也要唱得好,坐船的也要扭得好也要唱得好,所以才能配合默契,引人入胜。逮竹马纯粹是搞笑,靠滑稭表演和语言幽默取胜,常常让人爆笑连连。当然,玩地灯的锣鼓都要敲得对点,才能和演的人相得益彰。所有人配合默契,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地灯戏的魅力。

元宵佳节何处去?苏河龙灯等你来&河南新县

我们小孩子手里举着自制的纸灯笼,跟着玩地灯的人这个村跑到那个村看,有时候不小心掉到泥田中或者粪池里也乐此不疲,现在想来还是那么向往,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可惜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加上电影电视的普及,地灯戏就开始消声匿迹无踪可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苏河及附近十里八乡的人,几乎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会去街上看玩龙的,毕竟这样的盛会一年只有一次,错过了就要等上一年。

早饭过后,父母大人会给孩子们一元或者两元买甘蔗的零花钱,随孩子们自己去玩,也不用担心孩子会被人拐卖或者走失。不过太小的孩子还是要跟随父母,怕街上人多挤倒踩伤了。

正月十五的苏河大街上,除了卖甘蔗的卖灯笼的,没有多少人卖东西了,大家都忙着看玩龙的了。不过现在多了卖汽球的、卖灯笼的、以及卖小孩玩具的。因为现在的孩子金贵,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所以这一天这些孩子的礼物就格外卖得好。

正月十五是苏河镇龙的盛会,各村聚在一起的龙差不多有三十条。这一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三点左右,烟花爆竹燃放不断,锣鼓喧天,人潮人海,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近几年更是日渐突出,人们将龙的衣服做得更加精致,而参加玩龙的人还置办了统一的服装。

只是爱玩龙的人不多了,要靠组织者用请的,而不像从前招手即来,毕竟刚热闹的人和心都减少了,能够参加的,都是对古老而悠久的民俗还怀着那么一份尊重的心的,不知道这种美好的民俗,是否会永远流传下来?

正月十五元霄佳节,如果你的家乡没有玩龙灯的,而你又无处可去,那么就去我的家乡苏河吧?

那里,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热闹,让你的元霄佳节,过得别开生面而又格外美好!

元宵佳节何处去?苏河龙灯等你来&河南新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龙灯   新县   旱船   彩纸   纸花   竹马   彩头   烟花爆竹   河南   佳节   正月   盛会   美文   村里   村庄   龙头   街上   热闹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