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新婚拜年时&河南新县


犹忆新婚拜年时&河南新县

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

关于拜年,相信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

我的老家在河南新县,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六,基本上天天都在拜年。今天去你家,明天去我家,说不完的祝福话,喝不完的拜年酒。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我结婚的那一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我几乎天天都在别人家拜年。

初一早上吃完饺子,婆婆就对我说:“阿洁,吃完饺子,让你大嫂带你到塆里各家各户拜个年,认个门,见见长辈和塆邻,以后再见面就知道怎么称呼了。”

我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我的天啊!要去给全塆的人拜年,岂不是要累死我?

可这是老规矩,我也不能违背。吃完饺子,我只好一万个心不甘情不愿地跟着嫂子,从最近的邻居开始,一家接一家的拜年。

那是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阳光明媚,空气里流动着早春的气息,还夹杂着小孩子燃放鞭炮的硫磺味儿。

嫂子在前面走,提前告诉我见到这一家人该怎么称呼。我的心跳得像擂鼓,脸也火辣辣的。平生第一次,去和那么多的陌生人打招呼。

好在我们这一门是长房,辈分低,去拜年的家庭不是叫爷叫奶,就是叫叔叫婶,大家也没为难我,都客客气气地叫我的名字,叫我喝茶,递瓜子花生给我吃。我也客客气气地随嫂子礼貌地打招呼,毕恭毕敬地微笑着祝福他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犹忆新婚拜年时&河南新县

嫂子坐我就坐,不坐就继续走,就像蜻蜓点水一样,这家站一下,打声招呼,那家站一下,问个好,就离开了。

即使这样,因为我们塆太大,上百户人家,我和嫂子马不停蹄地走了一上午,也只走了一半,因为化雪的缘故,道路泥泞不堪,一步三滑,好几次我差点都摔到泥巴田里。

明明是春寒料峭的季节,我硬是累出了一身汗。两条腿又酸又涨,恨不得原地消失,再也不想受这份罪了。

我一路走一路咕哝:“怎么这么多人家啊!能不能少去几家?”

嫂子说:“阿洁,一家都不能少!再坚持一下吧?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把塆里的年拜完,不然的话没去拜年的人家会说你看不起他。”

天啊!这还上纲上线了。

没办法,我只好咬着牙,跟在嫂子身后,一家接一家的拜年。

时间长了,我觉得自己的脸都笑僵了。明明是喜气洋洋的新年,我却尝到了活受罪。

好不容易走到大哥干妈的家,我直接瘫在椅子上,再也不想动了。

幸运的是,大哥的干妈早就备好了午饭,连陪客都请好了,只等我一来就开饭。

谢天谢地!我举手加额!终于可以坐下来歇一歇了。

因为我是新媳妇,上席非我莫属。

犹忆新婚拜年时&河南新县

我在谦让的时候,嫂子笑着说:“阿洁,别谦了,一辈子在这儿能坐上席,只有今天。今天你最大,你不坐,谁都不敢坐。”

于是,我只好勉为其难地坐了。

坐上席的好处是,所有新上的菜、最隆重的菜都摆在我面前,我不动筷尝一下,谁都不敢动。

好吧,即使我不喜欢吃的,我也要象征性地拿筷子夹一下,否则别人不敢吃啊!

因为我不擅长喝酒,主人家也没为难我,饮料倒是喝了不少,一上午说得唇干舌燥的,现在有吃有喝的,我也懒得客气,不用我动手,那些陪客已把我的碗堆成了山。

吃饱喝足之后,大哥的干妈还给了我一个红包,说是上门钱。

我推辞不收,嫂子说:“这是老人家的心意,一定要收。”于是,只好收了。

告别了大哥的干妈,嫂子带我继续去拜年,一直到红日低垂,夜幕降临,才拜完,最后一家是文的叔叔,我们到的时候,文和他的几个堂兄弟正在打牌。

见我和嫂子进来,叔叔说:“饭已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哩。”

于是,我又坐了上席。

这一次因为文的几个堂兄弟在,不喝酒说不过去,硬生生被他们灌了一大杯,差点没把我呛死。

若不是大年初一,我差点就翻脸了。额,不会喝酒,走到哪里都畏脚畏手。

初二在公公的干儿子家里吃午饭,这一家人很有趣。男主人当过兵,退伍后当了几十年队长,承包了我们塆的水库,家里吃的鱼是自家水库养的,味道格外鲜美。

饭后,男主人两夫妻提议打麻将。可惜我和嫂子都不会打,最后打双扣,打了一下午,晚饭继续在他家吃,饭后还要打,我和嫂子找借口告辞了。

初三去了公公另一个结拜兄弟的家吃午饭,本来我不想去,婆婆说:“阿洁啊!这是老规矩,新媳妇头一年拜年,近门的都要请吃饭,他们家娶了新媳妇,我们家也要请的。”

原来这是礼尚往来啊!那好吧!只能入乡随俗啰。

犹忆新婚拜年时&河南新县

正月初四,是我和文回娘家拜新年的日子。

一大早,婆婆就备好了满满两大筐拜年礼物。

按我们老家的习俗,新女婿第一年拿去的拜年礼物是不能收的,也就是做做样子,拿去了他们也会退回来,但是我们还是要准备,这是老规矩。

天气晴好,阳光灿烂。只是路依旧泥泞不堪,我望着满满两大筐礼物发愁。从婆家到娘家的路还是羊肠小道,不能骑车,只能步行。这么多礼物,我可不想拿。

好在文比较体贴,自己拿扁担挑了起来。

我笑着说:“这么多,我可不挑。”

文也笑:“没打算让你挑,反正不是很重,我一个人挑就行。”

走在路上,到处都是肩扛手提礼物的人。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然后各自奔赴自己要去的家。

到了妈妈那里,尽管我没拿礼物,依然出了一身汗,文更是汗流浃背。妈妈心痛地说:“带这么多礼物干啥?又不收。”

文憨笑着说:“叫他们都收了吧?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以变通一下啊!”

爸爸说:“千百年来都说百岁不吃新姑爷的拜年礼,我也不敢坏了规矩,到时候再说吧?”

因为文是新女婿,像我在婆家是新媳妇一样,无论去谁家吃饭,都是坐上席。

文是腼腆的,每次都被弄得面红耳赤。做为娘家的姑娘,我的待遇就差了,连桌子都没上,只能在厨房里吃,哈哈。

文去的每一家,不仅有大酒大席吃,还有红包收,这也是婆家和娘家的不同之处。

我们在娘家住了三天,把该走的亲戚都吃了一遍,这也是老规矩。新女婿在娘家呆的时间越长越有面子,证明娘家人多。好在我娘家也是大户族,上面又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姑姑在一个塆,不至于一直呆在爸爸妈妈家里。

在娘家,文永远是客;在婆家,我永远是自家人,从收红包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初八去了文姐姐的家,初九去了文妹妹的家(她妹比他先结婚,)初十到十四,去了文几个堂姐的家。做为我是她们娘家的新媳妇,又是第一次上门,那饭是要请大厨做的,自己做就显得怠慢我了。

这一番吃吃喝喝下来,明明婚前才90斤的我,硬是胖了一圈,长到100斤。

从此再没瘦下来,一直在这个线上徘徊。婆婆见状,还对外人说,他们姓万的水肥,娶的媳妇来他家都长肉肉了。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拜年越来越简单了,打个电话,或者开车转一圈,丟下一个红包,连茶都不喝一口就走了。

我们再去娘家,也是吃了午饭就回来了,至于那些婆姐婆妹家,都有文他们开车,一天差不多都拜完了。

难怪大家都说年味越来越淡,那些浓郁的过年气息,真的只停留在时光深处。

也许,逝去的一切,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吧?

#家乡年味不一样#


犹忆新婚拜年时&河南新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新县   堂兄弟   陪客   老规矩   干妈   婆家   河南   年时   女婿   娘家   嫂子   美文   红包   饺子   新婚   婆婆   午饭   媳妇   大哥   礼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