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校里的学习那些事儿

文:青河

在军校里的学习那些事儿

在军校里的学习那些事儿

学习是人生的大事,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必然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人,从课堂上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常有人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的本质应该是学习是一种习惯吧?善于从生活的各个角落去学习,进而使自己变的越来越优秀。学习是一种习惯,才使得优秀变成了一种习惯。


学习在军校并没有像地方大学那样重要。在军校你军事不行,内务不行,队列不行所带来的麻烦和痛苦要远远大于你学习不行所带来的。学习只要不挂科不补考,就不会有人找你麻烦。正因如此,这些考高中的佼佼者,曾经的学霸们,在进军校不久大部分人就变成了学习上的农民——小富即安。只有极少数人仍然刻苦学习,他们利用所有空闲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这部分人已经跨过了学霸和学神的阶段。他们不仅拥有学霸的高分,拥有学神的各种传奇,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拥有一种品质——像修道士一样的持之以恒,像苦行僧一样的脚踏实地。因此我称他们为“学僧”。你身在清华,然后你考上了哈佛你厉害,但你要是身在蓝翔你仍然能考上哈佛,那你就更厉害了,蓝翔生身上肯定有比清华生更加贵重的品质。试问这个社会有几人能不被环境所左右。


军校为何会出现学僧?因为这是一快非同寻常的土壤。上学期间我们身边学习好的人有三种,一种是资质平庸但特别刻苦,特别认真型的,第二种是天资聪慧但也很努力型的,第三种是不聪明,也不努力型的。第三种人他上课从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和周围人说说笑笑,作业很少按时完成,但他每次的成绩都很好。周围的朋友对他的高智商佩服的五体投地,但你要是晚上去他家转转的话,你会发现他比谁都努力。这种人我高中就遇到过。可是军校的土壤孕育不出来这种人,一群大老爷们一天到晚吃喝拉撒睡24小时都在一块,你哪有时间去偷偷学习以显示自己从不学习却能拿高分的牛逼技能。因此只剩下了第一和第二种人,但对于第一种人军校没有那么多学习的时间给你,勤能补拙这个成语在你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是根本没法发挥作用。到最后只剩下了第二种人。这世上最可怕的事是他比你聪明却比你还要刻苦还要努力,这帮人就是学僧。


虽然大部分军校生在学习上是没有多少追求的,但军校四年还是有两道坎他们必须过。那就是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两次考试全国统考,为了体现军队之作风,为了光辉军人之形象,考试期间的考场纪律相比平时校内的魔鬼监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监考老师两个人,一个是外校的老师,一个是本校的军官,校方要求在人民群众面前不能有丝毫丢人现眼之举,因此才有了更加魔鬼的监考。这两次考试基本没人敢越雷池半步。


学校规定,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只要有一个不过,毕业时不发毕业证书,一个结业证书就把你打发走了。你以为这样就完事了?还没有,没有毕业证书的学员毕业时只授少尉军衔,也就是说毕业时你的同窗们都是一杠两星的中尉军衔,而你是一杠一星的少尉军衔,这种鸡立鹤群的耻辱是谁也不愿尝试的。因此大家的“学僧”精神全被挖掘出来,在备战二四级的那些日子里,你会看到各种加班和训练间隙拿小纸片背单词的人,给人一种仿佛回到高考的幻觉。


青河所在队全队一百多人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率百分之百。这个通过率在江苏省所有高校里面排名第一,而且是仅有的百分之百通过率。这一结果让人感慨万千,军校生完全可以变成体能学习双料冠军的全能性人才,关键看现有的军校体制如何运行,如何改革。假想在军校生最后的毕业分配时,如果能够完全按照军事素质和学习成绩的综合排名来分配,而不夹杂任何其他东西,也就是说你排名靠前所有的单位你先挑,最后剩下的一个单位就是倒数第一名的,他没的选。那经过四年军校而最终毕业的未来军官们又会是怎样一种素质,我敢断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将会变的群星璀璨。好在我的这一假想正是中国军校现在的改革方向,相信未来的军官们将会更好的守卫祖国,护佑华夏。


言归正传,继续谈青河那时候的军校。二四级过后,全队人员大变身,大部分人变回了学酥身份,只有极少部分人仍然维持着学僧的模样。他们计算机继续考三级四级,英语继续考六级,专业八级和日语德语等小语种。在四年后毕业时,他们里面有极少部分人将被评为优等生。优等生的评选条件又是极其苛刻,四年来所有科目的平均分要高于九十分,每个科目的最低分不能低于八十五分,体能所有科目必须达到良好(体能分为四个档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还必须是党员等等条件。最终选上的人少之又少。这个表彰是极其诱人的,优等生毕业授上尉军衔,相当于你比其他人多了三年青春,遗憾的是这个规定青河是大二才知道的,不过我想即使他提前知道,结果还是不会有所改变吧,他可以坚持默默的跑完四个多小时的马拉松,但却很难自觉的做到坐在板凳上一动不动的学习四个小时,性格使然,无愧于心。这也是我喜欢《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的原因之一。当年明月每天下班后回到家,洗把脸就开始写东西,一直到晚上,然后按时睡觉,每天两千多字的更新,坚持了好几年,最终写完了那个畅销系列。相对于那些天资聪慧的人,我更喜欢更佩服的是那些能够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人,他们对于时间的积累最终可以爆发出巨大能量。当然喜欢后者还有一个原因,天资聪慧者我无法模仿,而持之以恒者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可能和希望。实用主义者更喜欢和关注那些对自己有用和能产生效用的事情,而虚无主义者或者没有主义的人他关注的是那些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更有甚者他们有时候把那些东西当成自己的亲爹亲妈。比如“追星”。


青河大一的时候还是一个想在学习上有所建树的人,那时候管得严,比较苦,学习时间少,训练任务重,上课瞌睡多,但他抱负远大,给自己狠上发条,没有时间学习就晚上加班。每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上课瞌睡就灌咖啡,他用意念牢牢的控制着他的身体继续坚持。这要是在只有学习的地方大学也许还吃得消,可青河白天还有高强度的训练。半个月下来他人瘦了十斤,在一次五公里跑完后,回到宿舍就高烧不退39°5,被送去南京454医院,最终的检查结果是劳累过度免疫力下降所致。住了一周院,出院时青河看到两千多的医药费吓傻了,他们那时候一个月才几百块钱,钱不够只能卖肾。最后看到账单后面写着“军免”,喜极而泣,保住了一个肾。


青河从此得出一个结论,他不是一个当学僧的料。他用自己的方式过起了潇洒的生活--动若脱兔,静若处子。每天搞训练时拼命努力--动若脱兔,空闲时间看课外书--静若处子。军校是一个能让人静下心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太多的不如意,使得他们在遇到一丁点好事时都能获得很大的愉悦感,本来说好的上课改成自习,本来说好的训练改成休息,本来10%的外出名额提成了15%。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容易满足,容易感恩。而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不焦躁,能够静下心来做事情。青河慢慢的喜欢上了看课外书,他一本一本的看,经济,哲学,伦理学,小说,杂文什么都看。记得看陈忠实的《白鹿原》时,里面的带点色的关中方言让他忍俊不禁,晚上不睡觉,躲在会议室看到凌晨两点,还不时的发出笑声,吓的晚上在队门口坐夜岗的同志以为队里闹鬼。


青河本来已经别无所求淡泊名利,但他的军事素质却在突飞猛进的提高,大三的时候已经在学院遥遥领先,作为一个技术类学员他秒杀了学院大部分指挥类学员,这对于将来搞技术的他来说确实有些滑稽。但青河不管这些,既然喜欢,又能做好,何乐而不为,他义无返顾的朝这条路走了下去。


记得初三的作文课上,老师问大家的理想是什么,青河说他长大想当科学家又想当军人,所以他要当一个搞科学的军人。可是上了军校后青河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他想当一名特种兵,这比他以前的理想少了一半,但他知道这才是适合他的。


造化弄人,毕业分配后青河居然搞起了科技,这个时候他唯一的遗憾就是当初从454医院出来后没有继续努力学习。现在唯有拼尽全力,装模作样的当一名学僧才能无愧于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


我们总是在谈努力奋斗,实现理想等等话题,可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理想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样的努力方式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最终大部分人越活越糊涂,越活越迷茫,变成了自己都承认的loser。在我看来任何时候努力是不能少的,但还要有一点追随我心的洒脱和存在即合理的实用主义。只有这样当你实现理想时你才能继续奋勇向前,当你落入现实时你才能仍然脚踏实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军校   动若脱兔   青河   优等生   军衔   天资   持之以恒   聪慧   军官   体能   美文   事儿   晚上   理想   努力   时间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