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讲《大学》:大人之学的探讨,还他的本来面目

南怀瑾老师讲《大学》:大人之学的探讨,还他的本来面目


现在我们要正式讲解研究《大学》的原文,首先需要说明所谓的原文,也叫做“原本《大学》”或“《大学》原本”。

为什么呢?因为自宋代以来,尤其是南宋以后,所有印刷流传的《大学》,都是朱熹先生根据他的师承二程(即程明道以及程伊川)先生重新改编原本,加上朱熹先生的心得做注解的《大学》章句。最严重的是,自明朝以后,不但根据“四书”考功名,而且规定都要以朱注为标准。

而我们现在讲解《大学》,就要返本还原,恢复曾子原著的《大学》论文,如照古人尊称的意思,应该说恢复曾子原经的本来面目,这样并不过分吧!程伊川与朱熹两位先生,对孔孟之学的造诣,的确有其独到高深之处,也的确可以自成一家之言,但没有必要,更没有理由随便篡改经文,他们的学问主旨,讲“主敬”、“存诚”,随便篡改前贤的原文,岂不是大不敬,太不诚吗?这样就犯了逻辑上“自语相违”的过错了。

但是,我们也须先看一看,听一听程朱之说是怎样讲的,如果我们了解程朱的错误,而《大学》的真面目也自然就出现了。大家且看在《大学》的前面,朱子写道: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嘿!嘿!程朱的理学,最重尊师重道,更重尊敬先圣先贤。《大学》一书,是理学家的儒者们,一致公认是孔门弟子、所谓“先贤”曾子的遗书。但他朱先生一开始,就非常尊重他的师承,叫程子还不够,在程子上面还要加上一个特别尊称的“子”字。不只撇开了曾子不理,而且也摘掉孔子的“子”字,轻慢地换成 “孔氏”,竟变成 “《大学》,孔氏之遗书”。这真像明清以来衙门里刑名师爷的笔法,把曾子的著作权,轻轻易易地判归孔氏门下,而且还不是指定是孔子受益,不过是孔氏门下的公有而已。因此,宋朝以后,理学家的儒者们,都是自认为直接继承孔孟之学,当然就可自作主张,随便篡改,曾子又其奈我何!(众笑过后,老师自说:口过!口过!)

不但如此,朱先生又说:“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啊哟!明明本书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而他却说是初学入德之门。这种笔法、这种写法,如果朱先生在北宋神宗时代碰到苏东坡,他一定写文章大大批驳一番。如果碰到清初的金圣叹,可惜他本来就不大注重理学家们,否则,由他来一批朱文,那就更加精彩幽默了!

但是,大家不要小看这一段五十六个字的短文,如果我们生在明清两朝六百年间,想考取什么秀才、举人、进士的功名,就非照此背熟不可,还要牢牢记住朱子的章句是这样说的。假使有半点违反这种思想意识,小则,永久取消考试资格;大则,也许吃饭的家伙也保不住了!学问被禁锢到这种程度,还说什么文字狱有多么可怕吗?中国过去的帝王或大政治家们,都有这种人性特点的褊狭习气。以古例今,所以中国文化、文明的进步,始终只能在某一特定的圈圈中打转。孔孟以后的儒家,也永远只能口是心非的,在高呼“万岁陛下”声中,承虚唼响,讨个官做,聊以自己鸣高,学问之道如此而已矣。

《大学》中所说的“修身”学问,真的就是这样吗?

——转载自南公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

南怀瑾老师讲《大学》:大人之学的探讨,还他的本来面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伊川   先贤   孔子   章句   儒者   师承   大学   朱熹   笔法   本来面目   功名   遗书   理学   美文   学问   原文   大人   随便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