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哑浅谈摄影创作

弦哑浅谈摄影创作

弦哑/摄



摄影的初心是什么,除却工作需要,那就是个玩。影像的记录意义就在于记录瞬间,人为定义越多越复杂,容易把初衷搞得不见了。


有的人追求艺术,不在于器材,有的人追求器材,所谓的器材党。无论怎样的追求,你拿起来就干,能把瞬间精彩记录下来就是好的影像记录。


你非得去强调器材和技术的重要性,抑或强调艺术的重要性,偏向哪一方面都不完全正确,它是综合的。你不能说拿手机干出单反的效果,你不能说拿定焦干出变焦的效果,非得杠,非得说你无所不能,那你就是吹。当你了解手机的成像技术和相机的成像技术,当你了解定焦和变焦以及镜头光圈大小对影像景深的光学效果技术,所有的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


在有限的器材基础上,加强技术与艺术表现能力,综合地去处理你所要表达的影像内容,这是不可违背的影像创作先决条件。


如何创作出好的摄影作品,如何创作出与“照片”有所区别的摄影“作品”,无疑都需要你的功底,技术与艺术思维的完美融合。你的融合度越高,你的作品就越能体现出所要表达输出的内容。


技术流、器材党、一些主流摄影圈的前辈,向来争论不休,于是出现对很多人尊称“大师”或“老法师”,别有意味。单从摄影本意上讲,记录美好瞬间,其价值就在了,只不过技术艺术的高低区别,那就没必要去强调对比了。你非得把刚拎起相机的人和获得很多次摄影大奖创作人对比,那是不对等的对比,你非得把专业的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的技术做对比,同样也是不对等的对比。


在我看来,无论是新人还是老手,把摄影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个“玩”,玩出色彩,玩出精彩,玩出好的瞬间,那就是不错的。倘若想要走专业、职业路线,那就多花点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摄影创作能力,涵摄影技术与艺术方面的深刻理解认识,达到熟能生巧完美结合。无论怎样,想要越拍越好,你都脱离不了技术和艺术驾驭能力,不能被部分摄影文章导向性误解曲解。


我们不难发现,圈子里会有一些摄影爱好者,经常分享一些图片,手里明明拿着高端相机,却在分享时备注里刻意加上(这些是手机拍摄)从来不发相机拍的,当然有些专业的真正大师级的不爱在社交圈分享,有保护作品原创著作权的因素,习惯选择在专业摄影领域去发表。有些爱好者私下问我,为什么手机拍的好看,相机拍的就很差呢,简直不敢发出来丢脸。这就是对摄影的认识,对器材的认识不足导致。


往前推20年,我们开始玩摄影的时候用的是纯手动胶片机,要扎实的技术能力才能拍出满意的作品。对技术的驾驭能力显然足以应对器材的更新换代,即从胶片转型到方便的数码得心应手,不是什么难事。而对于当代上手就用数码的爱好者来说,无疑被自动化降低了技术能力。可以这样讲,很多摄影爱好者放弃了自动档就不知道怎么玩了,稍微懂一点的会使用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模式等,但都不足以创作出好作品的要求。不会用M档的爱好者,经常讲M档太麻烦,用起来不方便。其实呢,就是不会用。


我讲摄影就是玩,但不是胡乱地玩。玩也是有玩的区别,你能玩得好和不上心玩本质上不一样。我在采风的时候遇到很多摄影爱好者怕麻烦,都是手持拍摄,不带脚架,那肯定是不行的。往往我们在拍摄风光片时,脚架的作用太重要了,那些沉静温和的画面,需要足够稳定性来保证慢门拍摄输出的画质。


另外,就是心态了,简单的逻辑思维,不搞得复杂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像呈现。玩得精准,玩得心态平和,玩得有自信心,那你所创作出的作品都是相得益彰的。总体上,你所想所见,即是你摁下快门所得,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这就是做到心中有数,粗中有细的心理准备。譬如极简主义者,他所想所见即是所得,这便是拍摄之前的眼睛构图。你只有先用眼睛去构图,发现你想要的画面内容,做好取舍,结合器材的技术体现能力,就能获得和最终的内容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脚架   对等   美文   爱好者   影像   区别   瞬间   器材   能力   相机   艺术   作品   内容   专业   手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