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一个人追求道德完美,独善其身,不管社会如何风云变幻,都与自己无关,只关心自己的德行修养,把自己修养成道德的标杆。

这样的人在常人的眼里,可以说是望尘莫及,应该算是一个道德高标的人,是一个完人。而孔子的学生子张则不这样认为,这样的人是有问题的。


《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子张说:“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意思是固守道德却不能弘扬广大,信奉道却不笃定,这样的人可有可无。为什么?

0 1 执德不弘:固守道德而不能弘扬广大,是没有担当

“执德不弘”, 执,就是固守;弘,宽广,就是发扬广大。

一个人要有德行,能够独善其身,不会被不好的社会风气所污染,洁身自好,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儒家看来,修身不只是为了独善其身,而是把自己的德行修养好了,才能治国平天下,“正己”而后正人,内圣而后外王,用道德教化百姓,使社会成为美好的人间。

《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路向他请教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养自己只是人生的起点,使天下的人安居乐业才是修身的根本,作为君子是应该有担当的,要“为政以德”,不但要实施仁政,而且以自己良好的品德为百姓作表率,带领民众向善、行善。如果人人都是有道德的人,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个人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坚守德,不只独善其身,而应该有担当,为社会道德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不仅要修养好自己,还要用良好的品德去影响其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士应该做的事。

佛教也讲求弘扬佛法,普度人生就是这样的意思,要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搭救营营扰扰的芸芸众人,使他们脱离所谓的苦海,以便登上彼岸。

《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如果一个信徒只管自己修行,不顾天下苍生,也是狭隘的,甚至是虚伪的,他的所作所为,有时候就是伪善。

《红楼梦》里的王夫人吃斋念佛,在众人的眼里好像是一个很仁慈的人。当她看到宝玉与丫环金钏调笑时,她认为她会勾引坏宝玉,抬手就打了她一记耳光。烈性的金钏不受其辱,跳井自杀了,她感到心里不安,不安的不是她逼死了人,而是觉得折了自己的修行。这就是假道学,用德行来当招牌装点门面。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够把道发扬光大,不是道能把人发扬光大。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但修养自己,而且慈悲为怀,悲天悯人,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懂得什么是对的,应该做的,应该坚持的;什么上错的,不应该做的,应该舍弃的。

《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0 2 信道不笃:信仰道而信念不坚定,遇到挫折必定会出大问题

一个人信道,不只要信守,必须把这种“道”作为一种信仰,还要坚定不移地信奉,无论何时,遇到何种情况,都能做到,用它来指导自己的一切活动。

只有信念坚定,才能长久地坚守。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19年,对西汉王朝的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即使在在饥饿严寒的环境中放羊,也紧握代表国家的仪杖,陪伴他熬得过漫长的岁月。

《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笃信大道,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怕,甚至能经得起生死的考验。革命年代,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使抛头颅,洒热血,甘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砍头膛要紧,只主义真”的信仰力量。

没有理想信仰的人,做人没有原则,就会随波逐流,甚至会同流合污。有信仰,但不坚定,同样是有害的。

“信道不笃”,指信奉理想,但不够笃实坚定。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在平常的环境中可以有信仰,一旦遇到挫折的考验,就会怀疑、会动摇,会背弃信仰而改弦易辙,不要说“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还有可能背叛信仰。

《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但他对取得真经的信念不坚定,一遇到挫折就想回高老庄,做上门女婿,过安逸的生活。他不但自己想走,还劝其他人也散伙,动摇他人的决心。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人存在,不但会动摇军心,还会给组织带来严重的危害

孔子强调,“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作为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要信仰坚定,誓死也要守护正道。

结束语

子张强调,一个人要固守道德,但不能只独善其身,还要将其发扬光大;不但要有信心,还要信念坚定。

《论语》|执德信道是完人?做不到弘扬和坚定,便是可有可无的人

否则,“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用清代学者李颙的注解说:“若不宏不毅,则至道不凝,碌碌一生,无补于世。世有此人,如九牛增一毛,不见其益。世无此人,如九牛去一毛,不见其损,何足为轻重乎?”

只独善其身而不弘扬广大是很狭的隘,有信仰而不坚定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人对于道德、道义的发扬与传承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就像九牛一毛,添一根不多,少一根不少。

一个人有道有德人,有担当,积极弘道,在社会上才有存在感;如果只顾自己,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社会来讲,是无足轻重的,是可有可无的,到人间也是白走一趟。

#头条品书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子张篇》:

【原文】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译文】子张说:“固守道德却不能弘扬广大,信奉道却不笃定,这样的人可有可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信道   可有可无   宝玉   论语   孔子   坚定   独善其身   笃定   完人   西汉   发扬光大   德行   美文   修养   信念   道德   百姓   社会   弘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