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乐

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追求虽然千差万别,归结起来就是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享受,一种是精神的愉悦。

追求有高下之分,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相比较而言,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就差了一个档次。

《论语》|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乐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活在世,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只要是正当的合理的,不损人利己,对追求物质也没有什么不正确。但是,只要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无精神追求,这是人类动物性的本能。

孟子就说,人与禽兽的差别是很小很小的,一般的人把这点差别丢弃了,君子却保存了它。这个差别是什么呢?区别就在于人是有精神追求的,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其有道德生活,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标志。

《论语》|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乐

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吃饱、穿暖、住得安逸,这是人的基本需要求。饮食男女,如果只着眼于生理机能,追求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安逸,满足于“食色”动物本能的满足,而没有精神上的追求,就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丝毫优越于动物的地方。

一个人并非生来首先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并不是一个社会学意义的人。只有当他有了精神的追求,经历了道德上、精神上的成长过程,人格才逐渐完善,由生物意义上的人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人。

《论语》|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乐

当人们只满足于肉体的需求时,就是沉沦,就是堕落。当人们按照道德要求做人做事时,就是拯救,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人要有精神追求,不要一味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为学之士,把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食物当作耻辱,就不要与他谈论道的事。因为他最关心的是衣食,把心思放在外在的物质享受上,哪里还有心思安心修道?这样的人,即便想修道,也是不专一的,不坚定的,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动摇信仰,甚至放弃追求。

《论语》|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乐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孔子不是要求人们不要吃饱穿暖,而不要过分贪图安逸,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不能过分奢侈,如果把精力放在享乐上面,沉溺其中,就会削弱意志。人不应该把志向放在于温饱上,而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世上立志求道的人太少,而贪图享受、渴望锦衣玉食的人太多。如果心灵上缺少“道”的指引,没有“义”的约束,就容易被物欲所控制,陷入对奢靡生活的追求,迷失真正的自己,因而很容易丧失该有的节操,用道德良知换取物质生活的富足。

《论语》|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乐

追求物质的享乐,与“道”是背道而驰的。守不住清贫的人,也会耐不住寂寞,在华服美食面前也容易经不起诱惑,会放弃“道”。一个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高,对物质的要求反而越少,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就能抵挡住社会的种种诱惑,才会心无旁骛,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绝大部分人不再是“恶衣恶食”,人们都在充分享受物质财富带来的生活安逸、奢侈,而是吃得饱,穿得暖,反而对物质的享受要求更多了。

《论语》|精神的追求高于物质的享乐

“饱暖思淫欲”,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思潮暗流涌动,倡导享乐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生活更精致化,“低调的奢华”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很多人沉迷于享乐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没有了信仰的寄托,甚至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不惜损人利己。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应该有区别于动物的高级追求,当我们在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享乐的同时,还要有精神的追求,不要过分沉溺于物质的享乐中,让自己与低级动物区分开来,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头条品书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里仁篇》: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不好的衣服、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孟子   食无求饱   论语   物质   精神   损人利己   物质生活   高于   禽兽   美文   安逸   奢华   君子   过分   道德   不好   意义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