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论语》末篇最后一章,孔子提出人要知命、知礼、知言,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三大支点,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就是看你懂不懂得命、礼、言,这与一个人能不能通达息息相关。

0 1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知,了解、懂得、明白;命是天命;无以,无法、不能;君子是有知识、有才德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懂得天命的内涵及其意义,就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君子。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天命是“不知其所以然而然者也”,是必然性中的偶然性,是一种人力不能掌控、难以预测的某种外在的力量,人生总是被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偶然性影响着、支配着,从而造成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天命就是指人的吉凶祸福的定数,影响着人生的贫富穷达,影响着人生的升降沉浮。如果生不适时,就是贤能之人也无济于事,同样会生不逢时,壮志人酬。像孔子,虽然胸怀天下,却有德无位,没有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像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不知命”,就是认识不到这种不可掌控的外在力量的重要性,不懂得它对人生的意义,就无法对自己人生进行规划,人生就会像失去舵手的船儿随水漂流。

如果认识不到这种偶然性所反映出来的事物发展规律,就会顺从天命,无所作为,因畏惧而放弃对命运的抗争;相反,如果认识了这种偶然性,主动去适应它,掌握了它的内在规律就能利用它,乘势而为,从而使偶然性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必然性,化被动为主动。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虽然命运由外力所决定,而我们的主动积极参与,会使命运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富贵贫贱、得失成败,全都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孔子说,君子要“畏天命”,人应当对天命有所敬畏,他自述人生各时期的不同境界时说“五十而知天命”,他50岁以后才懂得天命。在50岁,他开始从政,并且职位升迁很快,四五年的时间就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又很快不得不得离职出走,开始了周游列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相信“斯文在兹”,坚信自己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但他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状况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如果道能行于世,这是天意;如果道不能行于世,也是天意。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孔子重知命,但不是安于命运,逆来顺受,他洞彻天命之运、性命之理,顺势而为。他知道,他的政治使命是行得能还是半途而废,虽然不是他说了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放弃行道的努力。正是处于乱世,自己就要积极去挽救它,能做多少是多少,至于能达到什么效果,尽从事,听天命吧。

《论语》首篇首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正好与本章相呼应。那些避世的隐士笑话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知道天高地厚,而他却认为自己很努力去做,只是天命所致使自己没有能达到目标,非我自身的原因,不为人了解他也不恼怒,这就是君子。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0 2 不知礼,无以立

“不知礼,无以立”,礼,社会规范;立,立身于社会。就是不明白礼的内涵及其意义,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里的礼,不只是指什么具体的礼仪、礼节,还包括社会的规范。礼者,理也,就是理天下之事,知礼才能理天下之事。

一个人如果不明白社会规范对人的意义,不遵守社会规范,常常会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来,就不能让人接受,在社会上就难以立足。可见,知礼守礼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孔子就教育儿子孔鲤,“不学礼,无以立”,要求儿子学礼、懂礼,就是学己立、立人之道。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孔子认为,不懂礼,好品德就会出问题,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敬而不懂礼就会徒劳无功,谨慎而不懂礼会畏缩拘谨,勇敢而不懂礼就会莽撞生乱,直率而不懂礼就会尖刻伤人。恭、慎、勇、直本是优秀品德,离开了礼的节制,不遵守社会规则,任性而为,就会变成劳、葸、乱、绞,由美德走向反面而成为败德。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就是用来规范、调节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各种关系的,是实现社会上和谐的重要途径。

荀子解释为什么产生了礼,更能说明孔子主张礼的重要性。他说,礼是用来调节人们欲望,约束和规范人们的一切行为,可以减少人际间的摩擦,化解人际间的紧张与冲突,从而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到合理的程度,达到正常秩序,和谐融洽。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礼是无言的约束,正是有礼的规范,人们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可做,不论大事小事,都按照社会的规范去做,不做触犯道德和刑律的事,正确地做人做事,在社会上就可以立足了。

0 3 不知言,无以知人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不明白别人的话,怎么了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呢。

言为心声,通过对人言语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人。常言说,听话听音,听一个人说话,可以听出话里话外的意思,从可以判断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透过语言,可以了解一个人。用孟子的话说:“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偏颇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的弊病在哪里;夸张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过分在哪里;诡辩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荒谬在哪里;躲闪的言语,你能够知道它底层在哪里。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周易·系辞下》也有与孟子类似的说法:“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将要叛变的人,说话时就会流露出惭愧;内心多疑的人,说话像树枝一样分散杂乱;吉祥善良的人,话就少;性情浮躁的人,话就多;陷害善良的人,言辞飘忽不定;失去操守的人,言辞表现出理亏。

只有真懂了对方的言语,才可能对人情、人性、人心有深刻的把握,才可能了解说话的人。如果不能识别一个人的言语,听不出他话中的门道,就很可能认不清这个人,很有可能被他蒙骗。

《论语》|人要成为君子,在社会上立足,离不开3大支点

结束语

《论语》把这一段话放在全书的最后是有用意,与第一篇《学而》相呼应。开篇算是开学典礼的昭示,最后一章就可以算是毕业典礼的提醒。

全书的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孔子告诉学生们,来他这儿是学习做人做事的的道理的,不但要学习,还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实践,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

全书的最后一章是在提醒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知命、知礼、知言?是否真的修成了一个君子?

做人要知命、知礼、知言,听得懂别人的话,才能了解别人是何种样的人,就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懂得社会规范,就会行有所止,才能不会犯错,才能立足于社会;知道天命不可违,才会顺势而为,最终就会成长为一名君子。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尧曰篇》:

【原文】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的内涵及其意义,就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君子。不懂得礼的内涵及其意义,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不明白别人的话,就不能解说话人的真正意图。”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论语   孟子   君子   孔子   偶然性   知人   无礼   支点   天命   美文   内涵   言语   说话   命运   意义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