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假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理论正确,但不符合客观事实。

理论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必须有几个大前提

1、学生具有反复试错的机会,这个不用讲道理,数学在这里非常有用。数学当中的常用的枚举法,如果学生具有充分的试错机会,那么这个孩子就一定能被发现优势所在。

2、教师必须要有伯乐相马的能力和耐心。只要时间足够,只要给予老师足够多的教育工具和教育权利,那么这个学生的长处一定会被发现并被充分培养出来。

3、社会必须给予充分的试错的权利,并且允许被反复纠正,那么这个学生就一个能在某个时刻被教育成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假的

教不好的学生

为什么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

1、学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试错机会

人的成长单向且不可逆,年龄只会逐渐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超出年龄阶段所做的事情不被社会接受,社会不会允许某种错误的试错机会。许多年龄阶段的任务一定是一次性的,特别是在整个社会竞争中,为了保持公平,每个人绝不允许反复试错。比如各种升学考试,任何一次的失误都会被定格,如果考不上普高就只有职高;如果考不上大学,就不会拿到大学学历。这些都只是具有有限次数的修正机会,而不能反复推倒重来。

2、大多数老师既没有伯乐相马的能力也不具有相马所需要的时间

要充分挖掘一个孩子的潜力,伯乐需要有超强的能力。且不说老师有没有相马的能力,但就责任这一点来说,就完全没有可行性。绝大多数的老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更多的只是一份保障生活的一份职业而已,既谈不上有崇高的理想也不打算作为终身职业。因此,伯乐相马这样的事情既不是老师的理想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更多的老师只是把教授知识作为一种工作任务,而不是挖掘人才、培养人才。

3、社会不会给予充分试错的机会权利

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如果为了某部分学生的问题就要反复提供机会,显失公平、显失效率。而且有的试错危害性不可逆,也即部分错误就是一次都不能犯。当然社会绝对不会提供试错的机会,因此反复试错完全不具有可行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样的话说实话是在为难老师。老师没义务、没条件更没时间,让老师如何把一个很难发现优点的学生教好?试想,作为一个更有义务、更有条件的家长都不能教好自家的孩子,为何要求一个非亲非故的老师来教好你家的坏孩子。况且,现在教育部为老师设定了许多条条框框,师风师德的底线也是越来越高。动不动就是扣工资、降岗调职、甚至是劝退开除,作为一个没有直接端你饭碗的老师,真没必要冒险伯乐相马。

不要再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的学生确实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非要老师扶上墙,这不合情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伯乐   伯乐相马   不好   老师   学生   可行性   美文   权利   能力   发现   孩子   年龄阶段   机会   时间   职业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