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余华《活着》——生活痛楚以我,我愿报之以歌


文‖爱喝柠檬红茶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活着》。因为每当我翻阅这本书,我总本能的感到痛苦。我将自己代入到福贵的身份中,每一次亲人的离去都让我心如刀割,疼得我久久无法平息。我曾一度要崩溃,可是福贵都挺了过来。我仍然不太理解余华心中如何定义《活着》,但如果生活痛楚以我,我愿报之以歌。


三读余华《活着》——生活痛楚以我,我愿报之以歌

落日余霞,秋水长天。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法理解《活着》里福贵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荒淫无道,败光了祖宗留下来的家产,对妻子冷漠甚至拳打脚踢,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形象;他承担家庭的重任,生活屡屡给他磨难,却从未将他击倒。这样一个充满矛盾色彩的人物性格,余华把握的很微妙。就像他在自序中写到: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写现实,可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而余华写的,最流动的,活着的现实。这就能去解释为何福贵这一形象在前期和后期性格特点变化相差极大,如果不是在《活着》里,你甚至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人,但这就是余华想告诉我们的,这就是真实的现实。在经历过苦难后通过福贵人物性格变化特点展示出来的真实,贴合现实生活,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换句话说,《活着》本身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人物形象在现实社会中必然存在。


三读余华《活着》——生活痛楚以我,我愿报之以歌

以旁观者的角度哪怕是我也同样觉得福贵的人生极尽悲惨,就算是标准答案摆在我面前我依然难以认同。因为在我看来,我不认为福贵这样的人真实存在。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与其说我们还活着,倒不如说我们只是麻木的存在着。像一只无头苍蝇般找寻不到方向,碌碌无为便黯然离去。

我尊崇生命,认同活着本身的含义,但我无法肯定自己是否能像福贵一样,拥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以及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福贵是幸福的。福贵有最好的妻子,他的妻子不离不弃到死都说自己幸福;福贵有最好的孩子,凤霞乖巧懂事惹人疼,有庆聪明活泼又善良。福贵的一生看上去十分不幸,但就像福贵所说,孩子们都走了,他再也不用担心在他走后孩子们会过的不好了,等他死后会有人给他下葬,所有往事便在田野的风中散去,没有人会知道这里的过往。

福贵和“福贵”渐渐的远去了,但却在脑海中越发清晰。我们活着从来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太多太多。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谁也不敢停下脚步,我们行色匆匆的奔忙着,让自己的灵魂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中沉沦。什么时候可以慢下来看看自己的样子呢?不要让生活的压力成为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活着有我们的意义,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世界川流不息,人群来往不停,乾坤未定,你凭什么就此认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长天   纨绔子弟   拳打脚踢   自序   贴合   心如刀割   美文   苦难   痛楚   人物性格   妻子   现实   形象   真实   幸福   社会   世界   余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