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修什么?

修行修什么?

当今社会,人们在忙碌钻营巧取豪夺之际,在醉生梦死空虚颓废之时,在劳累罹病挫折迷惘之后,就在想,人,是不是还得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恭喜你,你已经在思考哲学了。冯友兰说:“毎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是一种哲学”。因此本文所言哲学包涵宗教。

古今中外,哲学名家灿若繁星,哲学著述汗牛充栋,各种流派学说各领风骚,各种宗教经典信奉者众。有人听一家之言便以为绳墨,视其它学说为异端左道,是江湖野狐禅,正如孟子所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听了某位圣人的言论就听不进其它学说了,盲人摸象,一叶障目,走进极端。有的人对某些宗教虔诚到的近乎痴狂,不可自拔,几近邪教。更有甚者由极端宗教分子修成恐怖分子,危害人类。我认识一个宗教徒,她自己信得鬼迷心窍,还要家庭成员也要全部信她那一套,包括女婿、媳妇、孙辈等等,只要是她势力范围便要染指,且性格强势,信就信了,你还不能质疑、不能思考。因为她的缘故,家里不允许有任何其它宗教流派的文字和器物,不允许参与任何中国传统习俗活动,甚至春节不可以贴春联,清明不可以祭祖。这些都犯了佛学所言的“执念”之害,当破之。有人说我信佛,不也执于一端吗?我既不诵经念咒,也不烧香拜佛,我除了汲取佛学养份外,也汲取其它一切人类的智慧。

很多人开始思考人生,开始有自己的信仰,只要不是邪教、不走极端,总是好事,总比一味纵欲拜金强。于是网络上开始出现很多关于修行的文章,有的说生活即是修行,有的说婚姻是一种修行,有的说工作是一种修行……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对也不对。

就说工作是一种修行吧,该文认为,任何一种工作都应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把盘子洗得光亮、把地板擦得光亮,又举了迪拜面点师的励志故事来论证。这种心灵鸡汤似的文章貌似有道理,实则根本不值一驳,此文作者根本不了解人性。正如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认为“人性恶”,其实庄子主张远避人类争斗场获得一种身体和心灵都解脱的逍遥生活与荀子的“人性恶”并不矛盾。人性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老板或为利益或为政绩总是希望,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如果这份工作需要天天加班才做得完,你还能精益求精吗?你放弃休息、健身、陪伴家人去精益求精吗?再者,如果这份工作毫无社会意义,有的是虚假的面子工程,有的甚至是残害人伦、制造恶业的行当(如强制孕妇流产、制造有毒食品),你还要把这种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吗?即便是行善的工作,人活着的终极意义也绝不是“工作”。

另一位作者说婚姻是一种修行,说在单位你可能是草,在家里你是天,应多花些时间陪伴家人。这与前面的作者似乎矛盾。如果你是一个彻底的修行者,建议不要结婚。修行要断欲,贪恋于娇妻艳妾、儿女福祉、田产家业如何修行?况且有了妻室,便由不得你了,她们的欲望也就成了你了欲望,由此引发的甘饮美食,华车丽服,美声妙乐……诸如此类的欲求永无止境。有人说,年轻时欲望炽热,难以修行,等到年老无欲时再修行。这和“有酒学仙,无酒学佛”有什么区别?惟自欺耳。这和奥古斯丁早年信仰摩尼教, 还沉迷肉欲享乐, 有过几个情妇。他曾经祷告说:“给我贞洁,但不是现在!”。再说,婚姻关系是天底下最难处理的关系,在此不宜细说。男女问题异常敏感,此敏感部位不可轻易触碰、不可挑逗,否则很麻烦。俞敏洪说了一句真话,招来全国媒体炮轰,不得不跑到全国妇联道歉。关于女人,苏格拉底和叔本华都有很精辟的论述,以苏格拉的智慧尚难驾驭,何况是庸常之辈。

说生活即是修行,总体是对的,但生活本身不是修行。未修行时,行随欲走,纵然也瞻前顾后,不过是有所忌惮。修行之初,行随心走,心有约束则行端。所谓修行,即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与信仰相契合。因此修行人在生活中需常常自思自省,每日三省吾身,省什么?不是孔子说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这些尘俗琐事,最重要的是三省“身、口、意”三业是否清静?“贪、嗔、痴”三毒是否戒除?然后体现在每一细节中,譬如吃饭,吃饭时当念自己有何德配享?当念农人辛劳,以感恩之心品尝美味,不去分别咸淡、粗细、是否可口?能填饱肚子、存养生命即可,不要有口舌之欲,不要有分别之心。

时时刻刻都用心在当下,即是修行。专注做好眼前手中的事,无所事事时,谛听心灵的声音,享受放松的心情、自由的呼吸。不要做任何期待,任何期待都是一种执妄。期待的事如果不好,会加重痛苦和恐惧。小时候打针,看着护士吸注射液、感受着冰凉的酒精擦拭皮肤,其恐惧比起扎针的那一瞬间更甚千百倍。死亡并不痛苦,死亡前的期待更加痛苦。期待的事如果是好事,一是证明你现在的不如意,二是任何好事满足了之后便再次陷入无聊与痛苦的循环。因此不要做任何期待,期待是弱者的心理疾病。

当思遭人诽谤受人凌辱时,是否有嗔恨心?季羡林说:“每个单位都是小人的天下;正直的人总是少数,且无权势;群众的眼睛都是瞎的、势利的,他们大部分情况下不会站在君子一边。”五代时的长乐老人也说:“君子不党 ,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 ,其利人助也”,也就是说,君子不爱拉帮结伙,遇到灾祸而愿意帮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于结交朋友,获取利益时则不乏尽全力帮助的人。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依附权贵以自保。理解君子的高洁是后天的修为,趋利避害、趋炎附势才是人类的本性,看清人世“苦厄、不净、虚空”的本质,将生活的痛苦看做是无可避免的,生活的快乐是意外得来的,以宗教家的情怀包容人生的不如意,不要生起嗔恨心,嗔恨只会让你结恶缘、消善业,火烧功德林。与人意见不合时,勿与人争辩?不论对方是恶意还是愚痴,你若与其争辩,只能证明你和他是同一档次的东西,有意义吗?

修行修到最后,已经不用三省了,能做到从心所欲,而又无处不在修行,你就已经接近道了。

修行修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奥古斯丁   合时   荀子   佛学   精益求精   美文   君子   小人   好事   人性   宗教   痛苦   哲学   人类   期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