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不能等待的是时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生命中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时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无独有偶。林肯也说:“不论我现在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如天使般的母亲。”而歌德则用诗人的语言说:“没有能比那欣赏自己怀中所抱婴幼儿母亲的眼睛更清澈;也没有比被众多儿女们围绕着的母亲更能感觉被敬爱的。”可见,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是古代人,还是今天的人,都非常重视孝道。

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感叹:在生之时,没有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感到无比地遗憾。于是,他们在父母死了之后,买各种好吃的以及用纸做成的各种电器到父母坟前祭奠,以尽在父母有生之时未尽的孝道。

人,生出来原本就是奔生老病死而来的。每个人都会在年复一年中老去,孝顺父母要趁他们健在的时候,不要等父母去世了才想到尽孝心,才企图用奢华的葬礼来弥补自己未尽的孝道。到那时纵使你把全世界都捧到他们面前,他们也看不到,享用不到了。

很多做儿女的,总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疼爱,总是以为父母不会老,孝顺他们的机会还很多,所以总是把该为父母想的、做的事拖着。逢年过节朋友间的问候电话是往来不断,给父母的关心却是少之又少,等到父母突然逝去时,才猛然醒悟还来不及尽为人子女应尽的孝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后悔与遗憾——恨自己为什么不趁着亲人健在的时候好好伺候他们;恨自己为什么不在他们健在的时候为他们买好吃好穿的;恨自己不曾为严父换洗烟筒、缝补衣服;恨自己来不及为慈母梳理那缕缕白发……

杨澜有一期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的节目,很让人动容。

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中国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结果当然就是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

可是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他说:“如果我不出来,3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在他拼搏奋斗的生涯中,他肯定不止一次地想过他的父母,也想过有一天和父母相守在一起。但世事不尽如人意,蓦然回首,父母已经离他而去。从此,他的人生无论怎样辉煌,终究无法弥补父母已经不在的遗憾。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年少时不懂这句古语的含义,曾私下耻笑:为什么总要留在父母身边?曾经我很赞叹“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梦想去云游四方。

带着这个梦想,我们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家乡,也真正离开了父母的身旁。曾经为自己能实现这一愿望而自豪,曾经为自己能走出家门而庆幸。殊不知世事艰辛,唯有离开家乡的人才能体会到。

一次离去的结束意味着更远的离去,归期却不可知。回头再望,家乡是如此美丽,父母身边是何等温馨。

等到这时,我们再看“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方觉其中的深意。原来,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而今天再看看我们,为了工作四处奔波,为了梦想,远走他乡,甚至多年都杳无音讯。这,难道也是“游必有方”吗?

当然,父母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归家而怨恨我们,我们自己呢,能原谅自己的心吗?我们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父母为把我们养大成人供我们上学深造,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千方百计地保证我们的用度和开支。年幼的我们曾多少次在心底暗暗发誓:等我们长大,等我们学有所成,一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但等我们长大了,有能力了,可我们的父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正如古人所言,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到那时,我们所有的回报都迟了。

一对学历很高的姐弟,他们常年在外求学,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苦读上,他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光耀父母。当他们拿到学位回家时,距离他们上次回来已经一年多了。一年没有回家看看父母,一年没有联系家人,他们连一通电话的时间都吝啬。他们以为自己功成名就了,以为这样回来可以让父母欣慰了,当他们一进门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的母亲走了,黑白照片挂在进门对面的墙壁上,嘴角还含着笑。

白发苍苍的父亲坐在褪色的木椅上,看着一双儿女,流下了沧桑的眼泪。他们发现,父亲住的家里乱得像垃圾堆一样,他们了一个周末整理房间,在狼藉中发现一封父亲想投稿却没有寄出去的信:

当我们老的时候

我们都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们

请你们做儿女的理解我们

对我们要有耐心

不要嫌我们终日唠唠叨叨

前言不搭后语

其实还不都是为你们好

常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当我们漏嘴的时候

把饭菜流在衣服上时

千万不要再责怪我们

请你想一想

当时我们是如何手把手帮你喂饭

的当我们大小便失禁的时候

弄脏了衣服

不要嫌我们迟钝

请你们想一想你们小时候

我们是如何为你们擦屎擦尿的

当我们说话忘了主题

请给我们一点时间

让我们回想一下

其实谈什么并不重要

只要有你们在旁边

听我们说下去

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孝敬并不是物质和金钱

在你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时常牵挂着我们就行了

饭后给我们老两口端杯热茶

阳光灿烂的日子

陪我们出去散散心

和邻居聊聊天

等你们结了婚生了孩子

带回家常让我们看看就行

当看着我们渐渐变老

直到弯腰驼背

老眼昏花的时候

不要悲伤

这是自然规律使然

要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当初

我们引领你们走上了人生之路

如今也请你们陪伴我们

走完最后的路

多给我们一点爱心吧

我们会感激你们

回馈你感激的微笑

这微笑中凝聚着

我们对你无限的爱

……

这是多么辛酸的一封信啊!一句一句,像是一把利刃,刺疼了我们的心。然后呢?我们又作何感想?生活中,有很多人把意想中的“造物主”奉为神,去顶礼,去膜拜。其实,父母才是我们的真神,真上帝!幼年,我们依偎在父母怀中,如幼芽萌发在枝头;长大,我们离开父母,如船行在水上,水是父母绵绵不绝的恩情,承载我们向前去。不经意间,父母渐渐年迈,齿已缺,发已白。也许你不曾发觉,至亲至爱的父母在一天天远去。因此,父母与我们相聚的时光在一天天减少,过一天,便是离最后的别离少一日。谁,能拉住时间的手?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然也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想想,如果有一天父母都走了,世上唯一最珍贵、最亲的人离开了,我们再见不到父母的音容笑貌,那是何等地悲哀。有一种痛,永远无法弥补;有一种伤口,永远无法痊愈。莫泊桑说:“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着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当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离开了的时候,你才会发现,我们所做的一切相对于和父母的亲情来讲,是多么地遥不可及。所以作为一个人,我们的人生原则第一是要恪守孝道。孝是要表达的,就是用爱心表达出来;孝是要付出的,拿出你的时间,拿出你的热情,拿出你的精神,拿出你的钱财,而且用你的心去爱父母。

其实,父母根本没有期望儿女能给自己多少回报,他们只是凭本分本能地为我们做了一切,他们的愿望总是那样朴实无华,他们只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活得比自己更好而已。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老人在世时不管不问,老人过世之后,反而大操大办,以显自己的孝心。还有的人进入中年之后,想起过世的父母,心里顿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和辛酸,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在世时他们没有尽到孝心,让自责伴随了自己一辈子,后悔莫及,这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以为什么都来得及,什么都不重要,等到我们突然明白了时光不等人之后,方发现一切都晚了。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可以弥补的,而“尽孝”却不能补,也没有机会补,所以有人说“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憾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连接点,一旦断裂,便永远都不能连接了。”所以,我们应该活在当下,孝在当下,也许我们终生都无法赚取让父母坐享荣华富贵的金钱,但这不是回报父母唯一的方式。只要在他们尚还身体健康,精神尚且充沛的时候,进一个子女应尽的孝心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为自己留下遗憾。

生命中最不能等待的是时间


生命中最不能等待的是时间


生命中最不能等待的是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时间   远游   孝道   孝心   河南   美文   儿女   子女   家乡   遗憾   父亲   母亲   父母   事情   梦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