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教育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身?

前面,我们强调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百善孝为先。

为什么我们要反复强调,因为这是历代圣贤都在践行的一种品德,这既是圣贤的教化,也是我们代代相传的修身德行。这句话在我们的身体里静静地流淌,像一条并不愿意张扬的河流,潜伏着巨大的流量,一刻不停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润物无声。中国乃礼仪之邦,当以孝为始,先知孝,而后知礼仪。孝悌之道,在我们的血液里生长,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心里每一个潮湿的角落;像经久不息的春风,催开美丽的道德之花。

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孝道该如何灌输培养呢?从小事培养,从小的生活习惯入手。有很多家长认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不用多加干涉,这其实是一种很不负责的态度。因为,孝道教育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进行约束和指导,等到孩子大了,一切也都晚了。

在古代,凡是有孝心的人最终都会蒙受上苍的眷顾,生活得顺遂幸福。究其根本,这就是对父母怀有一颗至孝之心的福报,以这种纯净、纯善的心去善待、奉养父母,那么他也会同样去善待一切人,如此,便可以起到感化大众的效果。正所谓“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因此,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先做到,做到之后再去引导他人。所以这里讲,要先行“博爱”,然后才能“陈说德义”。如果先“陈说德义”,而不去践行博爱,大家怎么可能敬服呢?孝道亦是如此,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做到,那孩子怎么可能服气。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父亲,知道孩子要准备期末考试,就督促孩子说:“你赶快上楼去学习,不准看电视,不然肯定拿不到好成绩。”这个孩子听完就上楼了,他为什么上楼呢,因为他知道父亲说得有道理,有道理的话,他当然服从。

可是这位父亲呢,一看孩子乖乖地上楼学习去了,就悄悄地把电视打开,他没想到电视的声音传到了楼上。复习功课的孩子一边看书,一边听着电视情节,心怎么也无法安定下来。终于,孩子忍不住了,偷偷打开门,下楼瞄了几眼。

孝道教育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身?


孝道教育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身?


孝道教育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身?


孝道教育不是小事,直接影响孩子的一身?

其实这个故事说的道理很简单。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看似无足轻重,但是给孩子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想想看,如果父母总是说一套做一套,他会给孩子灌输怎样的一种观念,孩子会怎样看待父母的行为,而孩子自己又会采取怎样的一种方式,这都值得家长好好思量一番。行孝也是这样的道理,家长要从小事做起,首先要按照孝道的行为来规范自己,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孝顺的人。《弟子规》讲:“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说的也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这样很小的事情,圣人却把它放在极重的位置上。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孩子小,你不能把国家大事拿出来让他参与,这也不现实。俗话说小事情做好了,大事情上才能有作为。如果一个人连一根针都拿不起,谁还能指望他去扛起一座山呢?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想想,小孩子还没有是非判断能力的时候,有时候会随手拿东西,他可能是觉得好玩。所以做父母的养育孩子确确实实要多用心,因为孩子做一些不好的行为,会心虚,会马上表现在脸上。有位母亲察觉到孩子回来的脸色跟往常不大一样,就去翻他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几个苹果。在妈妈的追问下,孩子也很紧张,支支吾吾的,后来就招了,说跟几位同学经过水果店顺手就拿了。其实他不见得是要吃,是几个同学一窝蜂似地都拿了,那种气氛让他觉得好玩。这位母亲二话不说,马上带着这个孩子到水果店去,到的时候先跟老板鞠个躬,然后跟他道歉。老板还在忙,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位母亲就说:“我的孩子拿了您几个苹果,我现在带他来给您道歉,把钱付给您。”这位母亲说完后就把钱付给老板,同时要求自己的孩子跟老板道歉。孩子看到因为自己的贪玩连累了母亲受难堪,他的心里十分难受。从水果店出来之后,孩子拽着母亲的衣角说:“妈妈,我再也不做这样的事情了,我不想让你难过,对不起。”孩子说完,流下了懊悔的泪水。母亲听到儿子忏悔的话,感到很欣慰,她觉得正是这样的小事,让她给儿子上了一堂很重要的品德课。故事中的母亲无疑是智慧的。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有的父母却不以为然或是直接对孩子进行一通责骂,这其实是很不明智的方式。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家长要马上制止他,但制止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故事中的母亲采取的方式,就很值得借鉴,当看到母亲在跟人家鞠躬赔礼,孩子内心会觉得很惭愧。母亲的身教,唤醒了孩子的惭愧、羞耻之心。这样孩子就会终身记住,不会再犯。其实,孩子对是非还没有什么衡量标准,他不可能不犯错,犯了错,我们若能适时地指导他,也会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现在社会有很多的现象,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都是教育问题。道德教育已经缺失了一段时间,我们现在去抱怨没有用。从自开始,从每位家长开始,教孩子不贪,养他的廉洁之心,这样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当社会风气越来越廉洁,孩子越来越懂得孝敬父母、长辈,我们的晚年才有福可享,所以每位家长的付出绝对都不会白费。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家庭问题呢?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总觉得是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小的时候,教育孩子成本高;大的时候,一旦有了反叛心理,教育不过来了。教育的根本,应该再转移到孝道上。因为教育的根本是孝道,而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们反观古代的教育,就会发现,在很多家庭里面,孩子都很有出息。其实他们没有什么法宝,甚至有的家庭,父母并不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但有一条,讲究家风、家教。中国文化不强调你有没有学历,而是强调你有什么家教。家教和学历无关,不管是山村里面普普通通的老农民,还是身居高位的官员,都要行孝道,尊敬师长,懂得孝敬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些家长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实际上不需要。只要把家庭成员的位置摆对了,养成上慈下孝的家风,教育起孩子来也就顺了。

所以我们说孝道是上下贯通的基石,是天地的基石,它不能随便动。我们可以做个比喻:家庭就像房子一样,父母是屋顶,我们就是四根大柱子,我们的孩子是地,这三个关系不能颠倒。如果我们把屋盖跑到地基上去了,它们相配吗?不相配,因为两者的结构完全不一样。因为屋盖的作用是在上面遮风挡雨的,它没有地基的那种承载性,它设计就不是这样的。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再想想我们的家庭,老人们本来是用来遮风挡雨的,反而从天上跑到底下,做地基去了,孩子非要跑到屋顶上去当屋顶,全家都乱了。所以娇惯孩子的家庭,家里全是塌的。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地基撑不住,二是地基跑到了屋顶上。上下的关系出了问题,这个家庭肯定就是不顺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孝道会成为和谐天下的根本。因为它是宇宙之道,看似简单,但却是根本性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孝道   博爱   小事   孩子   家风   水果店   地基   美文   屋顶   家长   事情   母亲   父母   老板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