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记忆(三)端午情更长

寂静森林

相对于现在而言,小时候的我,总是对过年过节充满期盼。因为对于一个吃榨菜都觉得奢侈的家庭,逢年过节就意味着可以吃到平时难以吃到的传统美食,比如春节的年糕、中秋节的礼饼、清明节的清明粿,有时还能穿上母亲新买的漂亮衣服、鞋子,当然,还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春节,我们可以放烟花逛市集,尽情享受节日的福利。在那个年代,小孩子的幸福点普遍很低,很容易感到满足,对于节日的期待在所难免。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难忘的,当属端午节无疑。

说起端午节,自然少不了粽子。距离五月初五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村里很多人家就已经陆续开始包粽子了,纯米粽、花生粽、豆沙粽、肉粽……家家口味不同。浓浓的粽香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仿佛在提醒我们,端午节正向我们迎面走来。母亲一般会在五月初一后开始包。不知道是为了迁就父亲的口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们家的粽子都是纯糯米粽,吃的时候直接沾点蜂蜜,觉得味道也很不错。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我们没有吃过像别人家那样自带荤带甜的粽子吧。

那个时候,我总喜欢看母亲包粽子。浸糯米、洗粽叶、做棕绳,一切准备就绪,母亲就端来一张矮板凳,坐在家里唯一一张四方桌,也是饭桌的一条桌腿边,桌腿上绑着用来绑粽子的一种棕叶,我们叫它棕绳。这种棕叶就像一把张开的大扇子,把背面的"扇骨"撕下来,没有支撑的扇面就自动散成一条条柔韧的小叶绳,把靠近树干的一端扎成一束,远离枝干的一端刚好可以用来绑粽子。母亲说用棕绳绑粽子,煮出来的粽子会更香。座位两边分别放着两个大盆,一个盆里放着仍然浸在清水中,但已经泡发好的糯米和一把汤匙,另一个盆里放着洗干净的橄榄形绿色粽叶,叶子长约45厘米,两头窄,中间宽。在母亲娴熟的动作下,不一会儿,数十个粽子就包好了,挂在棕叶上,像一个个小灯笼。有时候,在边上看久了,觉得挺容易,我总会忍不住向母亲要求帮忙一起包。真正自己动起手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没有掌握技巧,包的粽子总不那么严实,常常会从粽叶边角处洒出很多米粒,好似一座到处漏风漏雨的小房子,最后母亲只好重新包过。粽子全部包完后,母亲便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锅中煮,不一会儿,随着不断上升的水蒸气,满屋子都能闻到四溢的粽香,那是一种糯米、粽叶、棕叶的味道相融合的特殊香味,闻着这个味,心里那真叫一个馋,用垂涎三尺来形容也不为过。一出锅,还未等它们完全放凉,我就立马申请先尝一个。至今还记得,当我忍着烫手的感觉慢慢解开粽叶时,一股带着热度的香气扑鼻而来,三角形雪白粽子随即跳入眼帘,一小口咬下去,满口的香糯感,即使没有蜂蜜的甜味,也已足够美味。那时家里没有冰箱,母亲总是把煮好的粽子连着棕叶一起挂在天花板下方的钩子上,想吃的时候用剪刀剪下蒸热即可。

当然,端午节最热闹的就是节日当天了,到了那一天,整个乡村都沉浸在过节的喜悦中。一大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框上钉一把用菖蒲、艾蒿组成的草束,草束中间用一条两三厘米宽的红纸包扎着,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草香,这也成为端午节特有的味道。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曾问过母亲,母亲像是不想泄露天机般,悄悄的告诉我,听老人们说,这束草钉在门上,是为了让逝去的亲人更容易找到回家的路,好回家一起过节。看着母亲小心翼翼回答的样子,我想,也许她是怕太大声会吓到正在回家的先人吧。不知道这种理由是真是假,但是这种说法却让这束草多了一份神秘又神圣的力量。丰盛的午餐也是喜迎节日必不可少的。除了粽子,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母亲做的红烧肉夹光饼。光饼是从市场上买来、当天刚做好的,拿回家后,再对半切开。为了让光饼更香脆,母亲通常会用油炸一下,炸过后的光饼表面也会变得更加金黄,更好看;红烧肉则是用酒糟烧五花肉。把两三块红烧肉塞入切开的光饼中,吃起来外酥内嫩,可谓色香味俱全。一想到中午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红烧肉夹光饼,我觉得一整个上午上课都显得特别有精神。

午饭还没吃完,家门口的河边已逐渐喧闹起来,因为一年一度的家乡龙舟比赛即将拉开帷幕,庆祝端午节的主戏马上就要上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香脆   龙舟   小口   棕绳   光饼   条桌   红烧肉   糯米   粽子   端午节   端午   美文   蜂蜜   会儿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