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记忆(四)龙舟竞渡欢

寂静森林

儿时过端午,除了美食的诱惑,最吸引人的还有赛龙舟的乐趣。端午和龙舟,好似两个天生形影不离的伙伴。端午赛龙舟,成为它们每年最盛大、最完美的合作。小时候,有关端午节赛龙舟的起源,我听到过多种说法,有说是祭替父伸冤滚钉板而亡的八岁女孩曹娥,也有说是祭投江而亡的爱国诗人屈原,还有祭水神、祭龙神等。其中,流传最广当属祭祀屈原。相传,当年楚国贤臣屈原投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争先恐后地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虽无果,但此后每年五月五日百姓都借划龙舟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如果这种说法为真,我想屈原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留给后人的礼物,不仅有像《离骚》这样的传世佳作,还有划龙舟这个传统活动吧。

家乡穿流而过的小河,为龙舟活动提供了绝佳场所。端午前后,小河就成为一个天然游乐场、竞技场,虽然活动项目仅划龙舟一项。划龙舟所带来的锣鼓熏天场面总会让原本宁静的乡村沸腾好一段时日。因为家住河边,所以我总有幸从头到尾感受到这项活动的精彩。家乡龙舟比赛一般在五月初五当天举行,每个村自愿报名。出于对划龙舟活动的爱好,我们村龙舟队是每年固定的参赛选手之一。谙通水性、身强体壮的父亲也曾是村龙舟队一员。有时候连着几天顶着大太阳训练,父亲后背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背心形"徽章",久久难以消去。短时间高强度的划桨动作,也常常让父亲的肩膀和手臂酸痛不已。有时候他也抱怨,这训练比工作还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参与其中的热情。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四月底,河水未暖,我们村的龙舟就已下水开始训练了。"咚呛、咚呛"的锣鼓声吹响了端午节的号角。由于就读的小学距离家门口这段河的直线距离不过百米,因此,即使只是在训练期间,锣鼓声也总能清晰的传到课堂。每当这个时候,班上的大部分男生早就"身在曹营心在汉",尽管老师不断提醒大家专心上课,可显然收效甚微。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几个平时就调皮好动的男生抓起书包一溜烟没影了。回家的路上,我总能碰到那几个男同学,在河岸上边跑边喊加油,兴奋的表情可见一股铁粉的热忱。

我们村的龙舟,长约20米,表面涂满红漆,两侧各画着一条金龙,很是喜庆,加上一个高大的龙头,更显威武,整条船就像一条霸气的神龙。我不懂,到底是因为它叫龙舟,所以才做成龙的样子,还是因为它做成这个样子,所以被叫做龙舟。每天放学路上,总能看到河里龙舟训练的场景。岸上围着许多观众,都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们饶有兴致地边看边议论。那段日子,中午和傍晚欣赏划龙舟,已然成为乡亲们在忙碌工作之余的重要消遣方式。

除了划龙舟的激情场面,龙舟下水和收起也颇有意思,这是龙舟队员们每天固定的任务,我常常会站在家门口的空地上观看这一"壮举"。由纯实木打造的龙舟重约两吨,一大清早,太阳还未升起,就看见二十几个身强体壮的男人们合力一起把它从一个距离地面约1.5米的木架子上抬下来。由于龙舟是"趴着睡",所以此时也是底朝上被抬着送到河里。虽然存放龙舟的架子就在距离小河不远处一个祠堂的屋檐下,但是短短的路程,依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从他们艰难的步履中可见一斑。龙舟下水后还要把它翻过来,这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只见水里的二十几人分列龙舟两边,一边的人共同用力托着龙舟的边沿向上托,另一边的人一起用力压着舟身向下按。由于受力不均的原因,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共同配合和努力,才能成功把龙舟翻个身,随后还要爬上龙舟,用双手把槽中的水尽量泼干净。傍晚,夕阳西下,到了送龙舟"回家"的时候。男人们依旧分成两列,一列抓着龙舟一条边沿向下拽,另一列把龙舟另一侧斜向上推,大声喊着"一二三、一二三",当数到"三"时共同发力。在龙舟翻身瞬间,向下拽的一侧如果有人"逃离"动作慢,就可能被龙舟盖下去,此时总会引来一阵起哄的笑声。这笑声有来自"同伴",也有来自河边的"观众"。一天训练的疲惫感似乎也在欢笑中被迅速冲淡。

每天中午,当龙舟队员们回家休息的时候,留在河里的龙舟就成了那些会游泳的调皮男生们午间活动场所,即便没有锣鼓和船桨,他们也能自娱自乐。不知道谁从家里拿来一个装菜的不锈钢盘子当锣,用一支木棍把盘子敲的当当响;没有船桨,就用单手划水,人多的时候,龙舟也能缓缓前进。男生们玩的不亦乐乎,而女生都只有看的份。也不知道哪来的规矩,说是女生上了龙舟,会给龙舟带来晦气,水性再好也没有用。这种明显重男轻女的封建说法一度让我非常气愤,虽然我也并不想到龙舟上玩。

端午节当天中午,参赛龙舟都已到位。由于它们形状、颜色相似,龙纹图案也相差无几,只能凭借插在龙舟头部的旗帜区分不同村代表队。经过前期训练,一支支队伍都显得信心满满。12点准,比赛正式开始。只见每条参赛龙舟上,24个统一着装的划手分成两列坐在龙舟上;船头位置站有两人,一人扶着龙头、面朝龙舟前进的方向不断挥舞手上的旗子,不时放一串鞭炮,嘴里似乎在喊着什么,我猜想,应该是"加油、加油"吧,另一人配合鼓点,用力敲着手中的锣;龙舟中部站有一人,那是鼓手,也是舟上的灵魂人物,他正有节奏地敲打着身前一面红色外皮的鼓,鼓点时而平缓,时而密集;一名舵手站在尾部掌舵,控制龙舟的方向和平衡。有规律的阵阵锣鼓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极大地鼓舞了划手们的士气,踩着鼓点的节奏,拼尽全力、整齐划一地划着桨,上身重复做着向前、还原的动作,充分展示着力与美的结合。在船桨激起的浪花中,龙舟极速前行。此刻,汗水与河水交融,不知河里的鱼儿是否也从河水的咸度变化中一同感受到了热烈的端午氛围。河岸上站满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大家带着喜悦,共同见证这一传统赛事的魅力。呐喊声、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把端午节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比赛结果的输赢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赢者固然会更加兴奋,输者多少会有点遗憾。但是,这都不能磨灭乡亲们享受赛龙舟整个过程的快乐,以及对来年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龙舟   楚国   屈原   划手   船桨   身强体壮   鼓点   端午节   河里   小河   端午   美文   河水   总能   距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