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否因为这个特征?

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是否因为这个特征?

客套降低了效率

------张鹏

我是一个对语言有浓厚兴趣的人,虽然我并没有语言天分。比如,我在广州读了6年书,却不会讲粤语;我在上海生活超过30年,但也不会讲上海话。我的工作经历中,有一半是在外国或者外国公司,这导致我经常使用英语。我也学过德语和日语,后来都没有过关就放弃了。

我到世界各国旅游,都会打听当地的语言特征,其中一个特征是:你们的语言有没有敬语

为什么我要研究敬语?那是因为,我是一个极端追求“效率”的人。我认为语言是沟通工具,越直接、简化越好,否则就会影响信息传递的速度,降低沟通效率。

敬语有什么作用?

敬语的作用是为了表示对部分人特别的尊敬。比如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傅。相反则不必。

哪些语言有敬语?

我发现,唯一没有敬语的是英语。当然,这只限于我有限的知识,希望各位纠正和补充。另外,在相互称呼时,英语也是最简单的。在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朋友之间甚至亲戚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而中文在这方面就做不到。

我怀疑,这也许是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文,特别是现代汉语几乎没有语法上的敬语。但在称呼时有一个敬语字,那就是“您”。中文还有许多 “情境敬语”,这是我创造的说法,意思是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词来描述。比如,领导的修改叫“斧正”、领导的发言叫“指导”等等。

德语也有“您”(Sie)这个敬语称呼。

日语的敬语系统非常复杂,据说在日本呆了二十年的外国人都不能完全正确使用敬语。

敬语是否降低了沟通效率?

我认为敬语在下列两方面降低了沟通效率:

1、两人交流时,是否要使用敬语,沟通双方都要仔细斟酌,否则可能伤害双方的关系。这其实是脑力浪费,完全是多余的。

2、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使用了敬语,那么在接下来的交流中,低位的一方就要对高位的一方显得尊敬、仰视,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很难保持坦诚。

中文敬语的难题

使用英语时,我和外国同事之间、和外国的商业伙伴之间完全可以直呼其名。公司的前台都可以直接叫总裁的名字,根本不会担心冒犯对方、不要担心用词“失礼”。

但是,如果是与中国的客户、商业伙伴打交道,就会有三个难题。

第一:用不用“您”?如果对方是德高望重的,当然要用。但如果对方只是一个资历不高、年龄不大的人呢?如何判断对方的期待?

第二:如何称呼。如果对方有职位或者职称,那就好称呼,比如“李局长”、“马教授”、“刘总”。但如果对方没有职位或职称,男的可以称为“先生”,这还过得去。困难的是对女性,是称呼对方“小姐”还是“女士”?这很有可能冒犯对方,一旦与对方的心理预期有出入。

第三:何时可以停用敬语。如果双方认为相互的职位都差不多,或者关系融洽了,是否可以不用“您”了?我有一个认识了多年的商界朋友,他每次都用“您”称呼我,我后来却改为用“你”回复他。久而久之,我决定改回用“您”来称呼他更合适,因为我感觉到他并没有把我俩的关系进化到“朋友关系”的意思,所以,我也不能自作多情了。

你看,我这个号称走遍世界、阅人无数的人,在自己的母语中文语境中,我还是如此幼稚和困惑。

小结

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毒害),我在内心深处崇尚人格平等,在行为上喜欢简化礼节。结果我就越来越不习惯使用敬语和人打交道,并且,我也不习惯别人用敬语称呼我。我在英国公司负责中国分部时,我在公司营造了一个氛围,就是大家都直呼其名,并且不用“您”。

离开英国公司后,我现在公司员工有一大半是以色列人。我不知道以色列人的母语希伯来语是否有敬语。反正我和他们是用英语交流,所以完全没有敬语,并且相互之间直呼其名。更绝的是,以色列人在写邮件称呼我时,连“Dear”都省了,真是高效。

我对敬语并没有系统的研究,此文只不过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发表高见(注意,“高见”也是敬语,如果不用敬语,应该是“看法”)。

(我的绝大部分文章在此都发不出,但在微信公众号《独立思考者2》能发表,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英语   德语   语言   敬语   日语   英国   高见   母语   其名   美文   中文   以色列人   特征   效率   外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