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年的“高考”

又到高考发榜的日子了,不知有多少的家庭会因子女“金榜题名”而欢欣鼓舞、大宴亲朋;又会有多少考生因“名落孙山”而在掩面痛哭后攥紧了拳头,准备明年卷土重来。

我那年的“高考”

01.高考的意义

曾几何时,过去的科举考试和如今的高考成了无数寒门学子出人头地、平步青云的敲门砖和捷径。所以自古就有“范进中举”后的肆意癫狂,也有“五子登科”后的百世流芳,妇孺皆知。

记得我那年高考时,各大高校还没有推行扩招,高考压力还是很大,录取率也没有现在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日子,“一分压倒一千人”也的确所言非虚。

我那年的“高考”

02.扩招的问题

现在不同了,各个大学纷纷扩招,录取分数一降再降。750满分,350分就可以上本科,200多分就可以上大专,再不济还有民办大学在拖底。不少高校甚至害怕新学期招不到学生,竟提前给自己的在校生放暑假去拉生源……

名牌大学抢学霸,三流大学抢学渣,一则为了名,一则为了利。可谓求名得名,逐利得利。不知道过去人们为什么喜欢用“象牙塔”来形容大学,应该是圣洁崇高的意愿吧。

我那年的“高考”

03.就业的乱象

过去大学生很稀少,而技校生、中专生却不少,所以每年单位分配来的大学生都会被当成“宝”。他们也确实能给单位带来一些不同的气象和改变,最终他们也多半会走上领导岗位或进化成技术专家。

而如今去人才市场,却恰恰相反,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而专业的技术工人却少之又少。3000块月薪技术工人看不上,却会有大把的大学生把简历投过来,招聘单位却并不感冒,因为培训成本太高,人又留不住,所以不少大学生毕业后为了更高就业,还会去自费学习技术。

我那年的“高考”

04.高考的“筛选”功能

当然,985,211高校依然是吃香的。只要考上这样的学校,毕业后的饭碗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很多考生还是会被拒之门外的,这也就是高考的“筛选”功能。

其实高考,考的还是一种能力,在这个“能力为王”的时代,只要你能力强,到哪里都不会饿肚子。有时想想,如果你不是特别出色,那一纸文凭有时还真就不如潜下心来,学一门技术,正所谓一技傍身,心里不慌。所以高考是捷径,是敲门砖,但绝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

我那年的“高考”

05.填报志愿

出了成绩,填报志愿和选专业也是一个很费脑筋的事情。不少考生社会阅历少,容易冲动,为了心中的理想报一些不切实际的专业,到头来毕业也失业,悔不当初。

所以奉劝哪些考生,如果你真的牛,真的愿意为了理想奋斗一生,那没问题,do it!别回头。如果你就是一时兴起,我劝你还是多参考一下过来人的建议,当然自己的命运还要靠自己把握,毕竟人各有志,人各有命。

我那年的“高考”

06高考后的凌乱

我想起高考结束后,我们回到宿舍,把卷纸、旧书统统拿到宿舍外烧了起来,烟雾缭绕,很呛人。那个高一、高二一向蛮横的舍务老师也十分和气的提醒我们,记得烧完把火灭掉……随着一堆灰烬,一声嘶吼,一曲悲歌,高中时代结束了。

父母农忙没来接我,我收拾好行李,装进一个大大的编织袋,独自扛上就奔向了公交车站。出校门时,看到隔壁班大刘正拿着一块砖头,旁边是满脸是血的教导处主任……我突然想起来,他曾恨恨的跟我说过:“TNND,毕业了我指定揍他一顿。”看来,他兑现了诺言。

我那年的“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求名   利得   装进   华山   敲门砖   捷径   美文   大把   考生   宿舍   理想   日子   大学生   大学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