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文/张爱梅


知道殷墟这个名字,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现在还记得历史老师讲盘庚迁都到殷(今安阳市小屯村)的事;

走进殷墟,是在今年11月的国培学习间隙。午间,我和4位同学一起来到殷墟,参观殷墟商代宫殿宗庙遗址,品赏殷墟文化。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下了公交车,一路向前,近了,近了。越往前走,越能感觉到商代的风扑面而来,商代的雨细雨霏霏,商代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商代的百姓忙着干活,商代的宫殿大气壮观……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走进殷墟遗址,映入眼帘的是石碑上“甲骨文发现地”,周边的是空旷的地面,地面上散落着许许多多的石子。从石子缝隙处,一个个商代都城百姓的魂魄钻出来,与游客撞个满怀。他们的面容和现代人的面容相似,只是穿着服饰不同。见到游客,这些人并不惊慌。他们一样带着惊讶和好奇的眼光环视周遭的一切:如今和3000前竟然如此的不同!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从殷墟博物馆,可看到商代的辉煌:

大量的青铜器、兵器等的出土,彰显了殷商时期很高的冶炼技术,青铜器上的花纹赏心悦目,艺术价值高。富丽堂皇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高130多厘米,渗透能工巧匠的辛勤汗水,凸显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当时,没有纸和笔,没电脑手机,更没现代的科技文化,只能靠天吃饭。因此,在做大事前,特别是出征、祭祀、打猎等,就用龟壳和兽骨来占卜。然后,把占卜结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自此,便有了文字,也就是甲骨文。我们现在用的方块字应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自从第一片甲骨文在小屯村被挖掘、面世,真应了那句“一片甲骨惊天下”,令世人哗然,令世界震撼。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殷墟中有个碑林。起初,我以为是古人的墓碑。走近了才清楚:每一块碑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它们是类似于一块块甲骨,正面拓有甲骨文,背面是翻译过来的文字。甲骨文和翻译过来的文字对比,更便于游客辨认和学习。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这里有很多红色木桩。木桩所在的地方应是殷商宫殿的遗址。若没有木桩做标记,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金碧辉煌的宫殿、文武百官上朝、皇室居住的地方?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图片来自网络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有这样的祭祀坑和车马坑遗址。玻璃盖下面的骨骼,不忍直视。当时,不知有多少无辜之人和牲畜被活活埋葬?奴隶生命在权贵面前犹如蝼蚁。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车马坑中,车马坑的挖掘,证明了我国也是使用车的文明古国,而且这些车结构牢固,运转迅速,中心平稳。但车上一个个殉葬的尸骨让人心寒,痛斥奴隶社会杀殉制度的残忍。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来殷墟,必去的地方是妇好墓。妇好,作为武丁的王后,活着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家待遇。去世后,墓穴中的陪葬品也极为富足,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丝麻织品等,还有六千多枚贝壳等物品。

妇好,乃商王武丁之妻。在殷墟出土的一万多片甲骨中,妇好的名字出现200多次。据甲骨文记载,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了不起的女政治家。她曾多次带兵出征,击败20多个小国,战功赫赫,被人敬仰。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殷墟——龟壳上的三千年

考古学家的手铲,为世人拂去了蒙在殷墟遗址上的面纱,还原殷商时各行各业的繁荣,再现当时的辉煌,让我们看到了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灿烂文化和风俗民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殷墟   麻织品   甲骨   殷商   商代   木桩   甲骨文   祭祀   石子   宫殿   遗址   美文   游客   文字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