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文/张爱梅


一直期盼走进历史古城,去感受那里的历史文化,触摸文化底蕴中隐含的丝丝温暖。

因国培学习机会,我有幸走进安阳。在学习之余,我于2020年11月11日午休时间,来到安阳市的“中国文字博物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挺立在路旁金灿灿的甲骨文“字”,下面七个大字“中国文字博物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继续前行,展现在面前的是两旁的甲骨文模型,正前方是中国文字博物馆正门。粗粗的大红色柱子上擎起金碧辉煌的屋顶。独具匠心的造型设计,让人倍感壮观大气。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一片甲骨惊天下”,的确如此。甲骨文的出土更加坚定地证实了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证实了商朝的确存在,而且当时的军事力量强大、文化绚丽多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这四位是发现甲骨文的巨大价值,并为探究甲骨文付出很多心血的人。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在商朝,人们把国家和家族中发生的大事刻在龟甲上,以此记事,相当于现在拿笔写在本子上。看到龟甲上横七竖八的文字,我认不出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当时人们对记录此事的重视。一笔一划刻字,以及保存下来的艰难。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现在,世界上存在的甲骨文,单字有4500个,被人认出的只有1500个,还有三分之二的字没认出来。据说,如若认出一个甲骨文字,奖金十万,还赠予博士学位。可见国家对甲骨文的重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楼和三楼,陈列着我国汉字的由来、演变过程和在各个朝代书写的不同字体,以及我国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字。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华汉字五千年,历经多少朝代、多少人的手书写、多少人的口相传,才有了今天我国方块字的继续使用和辉煌成就。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从毕昇的印刷术,到今天把汉字输入电脑,又经历多少人的潜心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书写时的便捷,以及电脑、手机的普遍使用。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每一种字体的诞生都历经数百年,历经多人研究,再普及开来,推行至全国,乃至域外。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是独特的民族。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中,只有我国文化没有中断过。我国使用的方块字从古代沿用至今,更是世界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里,唯有我国使用的方块字是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被专家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走出中国文字博物馆,立刻看到草坪上一群鸽子,有的懒洋洋地卧在草地上晒太阳,有的来回走动寻找食物,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有的则展开翅膀飞向蓝天。这些鸽子习惯于在文字博物馆周围盘旋,习惯于和人和睦相处。有的孩子拿着面包喂它们,这些鸽子飞到孩子身边争抢着吃。人与自然相融一体,彼此善待,和谐共生。

回望中国文字博物馆,想起谢晓东唱的歌《中国娃》: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

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

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最爱做的事儿呀是报答咱妈妈

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中国   博物馆   文字   甲骨   汉字   龟甲   方块字   商朝   甲骨文   美文   鸽子   形式   最爱   民族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