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在心的美好

文/张爱梅


今天是爷爷三十年祭日,我和弟弟弟媳一起回家看爷爷奶奶。他们就在我们村东头不远处的田野里安睡着,那里埋着村里祖祖辈辈很多人,一个个坟丘上不写名字,村里人也能分清是谁家去世的人。

我们带着父母一道拿着纸钱、鞭炮和祭品去看爷爷奶奶。穿过村里柏油路,走进田野。路两旁的麦苗嫩嫩的绿绿的,叶尖上还闪耀着晶莹的露珠呢。不远处是一个个村庄,迷蒙着。平原的村庄很多,相距不过二三里、三四里。村与村之间的土路基本上改成了油路,一条条高高的电线杆横穿于田野间,连着千家万户,替代了煤油灯和蜡烛。

拐进村里的坟地,最显眼的是爷爷奶奶的墓碑。在墓碑前摆好贡品、焚烧纸钱。母亲说:“我先给父母磕头!”说着掉下泪来。我说:“娘,别哭!”可还是情不自禁地落泪。然后是弟弟和弟媳,我对弟媳说:“爷爷去世时,你还没来呢!”弟媳说:“我见过奶奶!”父亲说:“我不能磕头了,跪下起不来!”弟弟说:“既然来了,就磕一个吧,别留遗憾。没事的,我扶你!”于是,在我们搀扶下,83岁的父亲跪下来给他的父母磕了个头。

永存在心的美好


望着爷爷奶奶的墓碑,我问:“上面有姑姑和侄女的名字,为什么没有我们姐妹仨的名字?”弟弟说:“姑姑是爷爷的亲女儿,侄女还没出嫁,是重孙辈的,出嫁孙女的名字不刻。”可当时我还没嫁出去呢。唉,家乡的风俗,女孩是没地位的。

母亲说:“你爷爷一辈子行善,他去世的那一年的今天也是这样的晴。” 是啊,天空湛蓝,万里无云,绿油油的冬小麦长势很旺,很好看。

爷爷去世时77岁,他老人家勤劳一生。

永存在心的美好


印象中,爷爷冬天戴一顶“火车头”帽子,厚厚的,身穿一件厚实的粗布棉衣棉裤,腰间扎一条粗粗的长带子,脚踝处也是用短细的布条绑紧,这样更暖和。夏天,爷爷穿的也是奶奶或我母亲手工缝的粗布衣,后来有的良短袖衫,都是对襟的。那时,乡村里没空调、没风扇。晚上,在一张细绳编织的床上,撑起一个蚊帐,就睡在门楼外面。当时,每到夏夜,人们几乎都是一张席、一条被单睡在院内院外。我家门前就是聚会场所,邻居们睡不着时就在一起闲聊,摇着一个大蒲扇,扇风驱赶蚊子。爷爷则喜欢用细长的榆树枝条绑在一起打蚊子。有月的晚上更好,大人们聊到半夜,小孩一旁跑着玩,或者坐下来听大人们讲似懂非懂的故事。那时,不会说月光有多美、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就知道月光很亮,邻居们在一起很开心。

永存在心的美好


儿时的记忆中,爷爷从不闲着。年轻时,当过兵,做过生意。曾多次外出做买卖,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解放后,在生产队里当过粮仓保管员。母亲说:“那时,你爷爷很坚持原则,从不往家里拿一点粮食。”

我们家院里院外都栽满了果树,那年代虽然没有现在水果多,但我们家有桃子、杏、葡萄、石榴等,地里栽满了各种蔬菜,家里养鸡鸭鹅,牛羊猪。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麦子产量低,但有玉米、红薯、大豆等杂粮。五谷杂粮俱全。记忆中,母亲总是做两样馍,一样是白面和杂面搀和的,给爷爷奶奶吃。后来我们吃杂面白面混合的,爷爷奶奶就吃纯白面的,这就是爷爷的最好生活了。

农活不忙时,爷爷出门总是挎着一个篮子、一个小铲子,村里村外走走,捡拾一些牲畜的粪便,积攒多了放到自家田里。那时化肥不多,主要靠草叶、秸秆、人畜粪便等拉到田地作植物肥料,比起现在的化肥少了很多污染呢。

永存在心的美好


最让我们难忘的是爷爷能讲、会讲很多的故事。他简直就是我们家的百科全书,说起哪样他都能说出一二来。那年月,没有书读,没有电影电视网络,爷爷的故事就是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爷爷从没经过学堂,不识字,却能讲出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比如: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穆桂英挂帅等。我们姐弟几个就喜欢围在爷爷身边,站着、坐着、蹲着,看爷爷明亮的大眼睛,听爷爷故事的精彩段落。最有福气的是哥哥,跟着爷爷睡地铺,常常以故事催眠。爷爷讲着,讲着,他回应着。不久,哥不吭声了。爷爷会叫一声:“华,睡着了吗?”用脚轻轻踹一下:“这小家伙,睡觉挺快!”

十年弹指一挥间,可爷爷的音容笑貌仍刻在脑海里。在街上集会时看到挎篮子的老头,我就以为是爷爷。他那瘦瘦的双肩肩负着一家人的生活,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能洞察家里、村里发生的一切。

想起爷爷,很开心、很温暖!


( 原文发在河南省校讯通暗香疏影博客 —2013年农历10月26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杂面   弟媳   纸钱   粗布   白面   粪便   墓碑   美文   村里   爷爷   弟弟   家里   美好   父母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