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排行:北上广稳居前三甲,中西部仅成渝挤进前10

本文基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从城市规模、消费吸引物、消费设施、消费服务、消费实现五个维度,选取18个指标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ICCI”指数)。

(一)ICCA 指数总体情况及对比分析

从综合排名上看,36个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呈现出较大分异性,梯度差距较大。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ICCA指数高于80,国际消费中心竞争力水平远远领先其他城市,具有明显示范带动意义。ICCA指数区间落在[10,60)区间的城市数量为33个,这些城市是各省市的区域发展带动极,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整体偏弱,与北京、上海相比,实力差距较为显著。

消费排行:北上广稳居前三甲,中西部仅成渝挤进前10

从空间分布上看,东部城市具有更突出的消费领域国际化竞争力。ICCA指数排名前20位城市中,东部城市占了七成,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各为3个,其中只有成都和重庆挤进了前10名。

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核心因由之一可以追溯到19世纪确立的海权贸易规则,东部城市因临海地理优势,在海权贸易时代迅速建立初始发展优势,并在此后的岁月中持续循环累积,发展优势不断扩大强化。

消费排行:北上广稳居前三甲,中西部仅成渝挤进前10

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大通道的加快建立和完善,在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下,新时代的国际陆权贸易规则正在加速建立,中西部地区城市将在包括消费领域中加快累积发展新优势、扩展发展新空间。

(二)分项竞争力情况及对比分析

由于综合排名无法直接观测支撑因素的结构性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从城市规模实力、消费吸引物竞争力、消费设施支撑力、消费服务竞争力、消费实现能力五个层面,分项评价ICCA指数top12城市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旨在查找分析这些城市哪些领域有待进一步改善。

消费排行:北上广稳居前三甲,中西部仅成渝挤进前10

为了便于分析,根据12个城市的ICCA综合指数总体得分情况,分成三个阶队:

第一阶队(ICCA 综合指数得分>80):北京、上海。

北京、上海是全国城市体系中的两座塔尖,在全球城市体系网络中也处于领先节点位置,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突出。相比上海,北京在消费实现能力上相对欠缺,本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低于上海3508元, 旅游外汇收入约为上海的 74.9%。消费吸引物相对不足, 是将上海 ICCA 综合指数得分拉低的主要因素。实物性消费吸引物上,上海拥有的集聚消费国际奢侈品牌和中华老字号数量多于北京,但服务性消费吸引物竞争力不如 北京,主要体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偏少,仅约为北京的一半,实力雄厚的高校和医院数量也略低于北京。虽然上海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消费吸引物不如北京多,但上海浓厚的中外交融的开埠文化和更为现代的城市形象,吸引了更多国际人士入境旅游,加之上海消费水平高于北京,推动上海在城市消费实现上的表现优于北京。

第二阶队(ICCA综合指数得分>50):广州、杭州、深圳。

深圳和广州的人均GDP、人口密度已经超越北京、上海,将其

竞争力拉低的关键归因在于消费吸引物竞争力偏低。实物消费层面,两城拥有的中华老字号数量显著少于北京、上海,尤其是深圳作为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春风从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新城,中华老字号数量暂时为零。

消费排行:北上广稳居前三甲,中西部仅成渝挤进前10

服务消费层面,缺少高水平高质量的高校、医院是关键短板,广州市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的高校、医疗TOP100的医院分别只有1所、9所,与北京的11所、21所差距明显。深圳作为在滩涂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教育医疗事业发展起步晚,积累不足,进入这两项排名的高校和医院数量均为零,但必须看到的是,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深圳正在加快补齐医疗、教育、人文等消费领域短板。

相比广州、深圳,杭州拥有更多中华老字号、5A级景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育医疗实力也不弱,消费吸引物的竞争力得分较高,人口密度和旅游外汇收入偏低分别拉低其城市规模实力竞争力和消费实现能力竞争力。

消费排行:北上广稳居前三甲,中西部仅成渝挤进前10

第三阶队(30<ICCA 综合指数得分<50):苏州、 南京、天津、成都、重庆、武汉、西安。

第三梯队7个城市5个分项竞争力得分均低于第一、第二梯队城市,但内部存在一定差异性。城市规模实力上:苏州和南京同处江浙地带,苏州是全国工业强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如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南京10.2个百分点,拉低其城市规模实力竞争力得分。中西部4个城市中,武汉在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西安的第三产业比重最高(61.2%),重庆(主城都市区空间范围)三项一级指标均低于其他3市。消费吸引物竞争力上:苏州的5A景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多于南京,但作为一个非省会地级市,其在国际奢侈品牌和高层次医院、院校的集聚发展上较为有限。武汉的高水平高校、医院数量领先中西部地区,成都在实物性消费吸引物、服务性消费吸引物的竞争力表现都不弱,重庆的高等教育实力相对欠缺,缺乏有全国和区域性影响力的大院大所。

消费设施支撑力上: 苏州虽然本市境内尚无机场,但因其临近上海虹桥和浦东、苏南硕放等多个机场,城市交通进入度比较高。重庆、成都两市在开拓国内外空中航线和轨道交通建设上成效显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交通设施支撑力在西部地区排名靠前。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轨道运营线路长度约为重庆、成都的1/3,轨道交通对消费的支撑力偏弱。消费服务竞争力上:武汉和西安的城市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得分偏低,其余5个城市差别不大。消费实现能力上: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的人均消费支出低于苏州、南京、天津三个东部地区城市,但在吸引入境旅游消费表现上强于南京、天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支撑力   苏州   西安   成都   南京   重庆   中华   深圳   美文   上海   北京   得分   竞争力   数量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