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是古汉语“活化石”?客家话不服,粤语更不服,普通话哈哈

前言

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有14.435亿人,对地域分布、年龄结构、男女比例、教育程度、民族成分、流动率等指标做了完整的数理统计,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对各地方言人口数做汇总统计。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经过5000年的繁衍发展,才有如今的盛世和14亿多的人口,虽过程曲折、不易,但还是很值得骄傲自豪,中华民族杠杠的。

但有一个问题肯定是大家困惑的,那就是都5000年过来了,汉民族怎么还有这么多方言存在呢?文字都是一样的汉字,而好多区域的发音却天差地别,鸡同鸭讲呢?好像大家不是一个族群似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各地的粤语(白话)、闽南语、吴语、客家话以及和普通话的区别了。。

现在我们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普通话,这是写进宪法的,这一点大家毋庸置疑,是国家大事、幸事。普通话的推广、使用极大促进了民族团结、生产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提升,实属丰功伟绩。但各地的方言依然生命力旺盛、源远流长。虽然有杂音说,各种方言将在百年后有可能会消亡,这也许只是种担心、忧虑罢了。

文同音不同,造成这局面有人说要怪秦始皇帝,说他都“书同文,车同轨、同度量衡”了,怎么没把汉字的音调也统一了,以致2000多年后,仍然有这么多“鸟语话乡”。也许是受限于当时的地理、流通等限制,始皇帝心有余而力不从心吧。

闽南语是古汉语“活化石”?客家话不服,粤语更不服,普通话哈哈


正文

人类肯定是先有音,后才有字,因此现今每种方言的形成、发展、定型肯定经历几千年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过来的。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传承路径。我们的普通话(现官话)、粤语、吴语、闽南语、客家话应更是优中之优。要不然怎么会成为官话,怎么会有几千万、上亿人讲呢。

说到传承,粤语、闽南语、吴语、客家话都说是自己是古汉语的嫡传,并且支持者众,不过支持者几乎是只支持自己母语方言是正宗的传承,而已。其他的都是旁支,更说官话是胡化的汉语。对此论调的激辩时刻都在进行着。

我们不是语言研究者,也不是考古学家,只是一普通劳动者,不过对自己的方言来历、包括普通话肯定是千百万分的好奇,想要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个答案估计在近期内不会有准确的结果,所以前头说了,这次统普没有对各地方言进行调查是美中不足。

虽然没有准确答案,但比较可靠的说法还是不时有专家学者提出。请看:

闽南语是古汉语“活化石”?客家话不服,粤语更不服,普通话哈哈

中国语言分布图

粤语

粤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越国时期。南越国时期是古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

秦始皇攻百越之时,中原大量的华夏族来到岭南地区定居,原来的土著居民则往山区和更南方迁徙,中原华夏族的到来,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当时中原地区的雅音,秦汉雅音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语音,形成了粤语语音,这是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

南越国纳入西汉版图以后,在西汉至三国这么一段时期是粤语的形成阶段。当时中原地区的汉人来到岭南地区,通用的是当时的雅言,岭南当地的读书人读书用的是雅言,官府用的也是雅言,百越民族在使用雅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渗入了百越词汇。这个时期的粤语是秦汉雅言+部分百越词汇。

魏晋之际,五胡乱华,岭南以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当时的岭南地区的粤语却没有受到影响,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广东话与岭南以北的语言互不相通的局面。

在隋唐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粤语又受到了唐音的影响,所以今天的粤语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自身的独特词汇和文法结构。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香港、广西一带。

总的来说,粤语保留唐音比较多,能够对应中古汉语的发音,所以今天我们用粤语读唐诗会比用普通话读唐诗更押韵。

闽南语

西晋灭亡,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地区的汉人为躲避战乱定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定居在福建沿海地区,故福建有陈琳半天下之说。

因此闽南语是魏晋时期中原地区的雅言,但是闽南语内部的方言差别也比较大,有泉漳片、浙南片、潮汕片、大田片、三乡片、海南片、粤西片等。

福建不同地区的闽南语之所以差别比较大,是因为北方移民是在不同时期迁徙到福建的,带来的是中原不同地方的雅音。

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叠加的影响。粤语有秦汉雅音、魏晋雅音和隋唐雅音的叠加影响。闽南语则更多是魏晋雅音、隋唐雅言的叠加影响。另外福建和广东各自还有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叠加,广东是南越、福建是闽越。

粤语和闽南语虽然不能互通,但是都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所以用闽南语读唐诗也很押韵。

如果非得把粤语、闽南语与古代汉语的语音对应起来,那么按照台湾学者邱显聪的说法,认为闽南话基本上即为夏周商三代之商语,而粤语为周语。简单来说,闽南话是先秦时期的河南话,粤语是先秦时期的陕西话。

客家话

关于客家人的来历,有多种说。

一种说法认为客家人是正统汉人的后裔,秦汉至北宋时期,中原山西、河南等地的汉人迁徙到今天的粤、闽、赣三地交界处,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民系。

第二种说法是客家人是正统的北方汉人南迁到华南地区,并没有融合当地的少数民族。

第三种说法是客家人的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南迁的中原汉人是少数群体。

客家话同样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特点,比如现在普通话,都是开音节,没有闭音节。什么是开音节?什么是闭音节?以韵母结尾的单词是开音节,以声母结尾的单词是闭音节,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都是以韵母结尾,没有以声母结尾的。

吴语

吴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是吴越语和当时的华夏语融合而成的。在魏晋以后的几次移民大潮中,吴语的空间被压缩了,但是吴语的基本面貌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

吴语在明清以前,淮河以南的地区都是吴语,到了明清之际逐渐退缩的长江岸边,晚清民国之际,再进一步往南退缩。

吴语本身是由古华夏语和古百越语混合发展而来的,吴语同时具有古华夏语和古百越语的特征。现代吴语中仍然含有百越语的底层词汇,在语法上也有一些百越语的遗存。

吴语在秦汉之时形成以后,并没有受到北方几次移民潮的冲击和叠加影响,这一点与粤语、闽南语是不一样的。

普通话

闽南语是古汉语“活化石”?客家话不服,粤语更不服,普通话哈哈

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1953年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明清官话也是在唐宋的基础上,历经元、明、清三朝发展起来的。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从以上表述看,确实是中国南方的方言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至于“正统论”,在语言学方面无一能说正统,因为没有一种是一成不变的古语,历朝历代的古语也是不尽相同,都是与时俱进。不管是吴语,粤语,闽南语、客家话还是普通话,较之真正的古汉语都已经相去甚远,因为古汉语其实也是一直在不断变化的,最重要的是古汉语在意义上并不指代说是哪一种特定的语言,不过政治“正统”一般是首都话。

自古就有不同方言存在,同样也是有通用语(官语):“雅言”,也就是是士子读书用的“文读音”, 《论语》里面有这么一段记录: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在读《诗经》、《尚书》和一些礼仪方面的场合,都是使用雅言的。现在一些方言依然保留有“文白异读”。只不过雅言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基本秦后的朝代,国都定在哪,雅言就和国都的当地语产生融合,例如唐朝的“金陵雅言”是国都吴音和前朝雅言融合产生的。因此可以说,虽然各朝官话有所不同,但其实还是汉语雅言和汉语方言混合的结果。


闽南语是古汉语“活化石”?客家话不服,粤语更不服,普通话哈哈

孔子画像


其实就是一点,各种语言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就算不同语族、语系有过交流就会留下痕迹,更别说同族的语言。小编身为福建人,福建的方言之复杂应为世界之冠,但曾长期奔走于浙闽粤间,还是能从吴语、闽南语、闽东语、莆田话、粤语的通话之间找到很多共通点,前提是几者方言都略懂,似乎可佐证它们间的血脉有机联系。

自从引入拼音后,各地说方言的人觉得自己的方言大部分无法用现在的拼音法拼读,确实如此,它丢失了很多音律和声调,这是推广拼音的代价吧,其实方言进化、普通话拼音化过程也是如此,简单、粗暴、实用、统一作用罢了,有利必有弊。

还有,大的几种方言也曾有过拼音化过程,只是好多现代人不知道罢了;另外古代没拼音,古人又是如何学汉字发音的呢?想了解的可自行上网搜寻去,这问题挺有意思的。

方言的危机

闽南语是古汉语“活化石”?客家话不服,粤语更不服,普通话哈哈

至于方言会不会迅速消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多数意见还是认为随着城市进展的加速,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义务教育的单语教学,消亡也许不是危言耸听。

据统计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375816759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3715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50979606人。截止2021年全国城市化率接近65%。这是政经发展的必然结果,想必对方言的冲击不可能不小。方言似乎被打上了浓重的乡村烙印,好像已不是时代的对手。

结语

方言,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是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也是含义最丰富最深刻的语态,服务着亿万人的交往和情怀。对方言目前的窘境和未来的去向,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测试下:几个最基本名称和行为的汉字,你们当地的方言如何发音的。让大家交流评判下,是否有哪些地方是一样或近似。

手: 脚: 走: 跑: 天: 太阳: 菜: 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客家话   闽南语   粤语   南越   中原地区   普通话   雅言   吴语   官话   汉语   中原   活化石   福建   岭南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