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袁隆平

每个人都知道袁隆平院士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大功臣。

很少有人意识到的是,他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英雄,作为农学家的他,直接改善了环境破坏的根源——发展农业带来的环境破坏。

表面看来,他的成就和环保好像不沾边。没有解决有害气体的问题,也没有改善海洋的塑料污染,更不是什么清洁的新能源。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他的贡献对于环保来说更加底层。看似只把种田这个工作做到极致,对于环境来说,却是最大的福音。

他所领导开发出的水稻杂交系统,普通土地到沙漠、盐碱地都可以实现种植收获,他所代表的农学工作者的一代代的努力,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亩产,才能减少了我们对农田面积的需求。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人类的活动中,发展农业,本来就是对大自然最大的破坏之一。

真实的自然环境里,是没有麦浪稻海的田园风光,大自然本身不会有风吹麦浪的出现,这不是所谓的“自然”的风光。

所谓的环保,就是自己系统内的循环,实现所谓的零排放。

在这一点上,农业恰恰是最不环保的。因为农业追求的不是物质实现内部循环所谓生态系统。农业是人为维护,需要远远不断向外输出粮食的,极易打破内部物质循环的一个系统。

农业要求把一切资源供给农作物,其他伴生或者寄生的动植物,都是能少则少,自然界里。加上农药和各种化肥的不规范使用,对于生态来说,很多时候就是个负担。

农业的本质,就是把作物塑造成工厂,这在所有层面上都和自然背道而驰。某种意义上,人类生活中,农业本身是最大的不环保的因素之一。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最初农业,从历史上看,就是刀耕火种的方式连续制造破坏。人类农业的出现,本来就是从破坏自然开始的。包括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也还是这样的农业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耕地、轮作和有机肥逐渐登上农业的舞台,就算这样,一片土地也往往要靠休耕才能苟延残喘。

过度的种植导致土地的各种元素的缺少,我们用化肥来弥补,昆虫鸟类等啃食了农作物,我们使用对应的农药驱逐等,。

这样不环保和不自然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人为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远远不及真正自然的生态系统。

老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人不能没有食物,所以人类就一定需要农业。所以我们的农学家们开始研究不用土壤等农业生产方式,但是没有一种能替代得了,我们原始粗暴耕种的方式。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农业,是人类对于大自然一种粗略的掠夺,特别是低效的农业。

所以对于人类来说,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这群农学家,他们全心研究提高亩产,提高农业的效率的方式,就很重要了。

维持粮食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对农田面积的需要,就能保护更多的自然生态。

数据显示,到现在为止,地球陆地面积中10%是人类的农业用地,如果把畜牧业等广义农业也加入进来,这个面积能达到30%。

原本这些地方,是地球上最肥沃的地区,在没被人类开垦为农业用地的时候,都承载着各种欣欣向荣的自然生态环境。

地球上另外一些较好的地方,就是人类的城市群。

EO Wilson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纲领,为了让地球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我们至少应该把半个地球留给人类以外的生物。

所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我们都听过的政策,就是退耕还林、还草。

人类中最有远见的那群人,研究后发现,最大、最有前途的可压缩空间,可能把半个地球留给人类以外的生物,就是减少农业用地。

正是因为有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学家辛苦实验,提高粮食产量,用最少的土地收获最多的粮食。

14亿中国人才不需要把每一寸土地都变成光合工厂,才能最大程度保有森林、草原、湖泊和山丘原本的美丽。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耕地变少,甚至能在逐渐退耕,还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吃饱,这是过去的人类不可能想象得到的奇迹。

很多动物的消失,都是因为人类的活动。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你能想象到一万年前,熊猫曾经广泛分布在从华北到西南的广大土地上,最低海拔不过几百米。

人类农业占地越来越多,为了吃饱饭,慢慢把低海拔的能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占用了,熊猫只能生活在高海拔的山岭。

越来越多的耕地,隔开了不同山熊猫的沟通,才慢慢变成了濒危物种。

现在在保育中心玻璃内,熊猫的可爱憨厚,是人类一种对于自然的赎罪。

也许会有一天,人类农业的巨浪将能够退潮,留下一小部分农田就可喂饱所有人,让大部分土地回归山野。

人类的环境运动历史上,一定会有袁隆平先生为首的农学人。

袁隆平院士千古。

谢谢所有的为我们能吃饱而努力的农学人。

光盘,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吧。

“我好像和他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有闲田,人间无饿死。

我们好像和他都有一面之缘,在课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

关注@小粽子先生一起在快节奏的平台,说点慢节奏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熊猫   农学   水稻   农作物   农田   耕地   饭桌   院士   美文   课本   生态系统   粮食   面积   地球   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