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针及其趣事

文/李跃峰

圪针及其趣事

孟夏季节,枣园里枣花香味浓郁,沁人心脾;绿荫匝地,清凉如春。五月二十三日,和一众文友沿着蜿蜒的沙土小道,穿行在枣林之间,犹如走进了翡翠世界,如梦如幻。幽静清雅的环境勾起了大家的谈兴,话题从枣林入手,很快延伸到了世界大事、哲学艺术,快意无比。

我走走停停为大家拍照留念,不小心被掉落的枣树老枝上的圪针扎了一下,于是,有关圪针的桩桩趣事便一拥而至。

圪针是枣树枝条上的刺,是枣树的防身武器,能阻止猪、羊、狗等动物啃食它叶芽,损害它的健康成长。但对于人来说,圪针却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用处,既不能像枣子一样让人食用,也不能像枣木一样旋棒槌。可在农村孩子或者农村艺术家手里,却也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的儿时是在渭北旱塬上的小山村澄城县醍醐乡赵家寺村度过的,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贫乏,除了少数家里有人吃公家饭的同伴,都没有什么购买的玩具,几乎所有玩具都是自己或者大人做的。用竹筒做的从门缝中拉着可动的木偶、用杏核做的弹球、用瓦片做的溜房子方片、让妈妈缝的沙袋,等等等等。当然,也有用圪针辅助做的风车等。

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城里的孩子在放风筝,农村的孩子没啥玩的,就央求长辈做风车玩。我的风车大都是奶奶做的,材料除了细竹子棍、白纸外,就是圪针。奶奶先把白纸裁成正方形,然后对折成三角,在尖角处剪一个豌豆大的小口,再用剪刀沿着折痕把纸剪成连着的四片,把每个纸片的同位置的角拉到小口处叠起来,用圪针穿在一起,钉在细竹棍的一端。那个圆孔稍稍比竹棍大一点,刚好能套在竹棍上。当拿到新风车时,我就会第一时间冲出家门,迎着春风疯跑。在风的拨动下,风车就哗啦啦地旋转起来,非常梦幻。家里条件好的,家长会用彩色的纸为自家的孩子做风车,那样的风车旋转起来就更加好看。

奶奶是农村的艺术家,会剪纸,能糊纸扎,在方圆二十余里的地方很有名气。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外出,在雇主家剪纸或者糊纸扎,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奶奶最拿手的就是扎四合院。奶奶扎的四合院非常精致,门是可开合的,房间里的小柜子也是能开合的,甚至门、柜子上的门栓也是可以开关的。凡是让奶奶做过活的雇主,都对奶奶的手艺赞不绝口。奶奶用来连接扎四合院框架的芦苇杆的工具之一,就是圪针。

那时候,人们都很缺钱,根本舍不得用钱来买图钉或者大头针等工具,圪针也就成了农家人随手可采用的固定小薄东西的工具,比如过年、过事的对联,用圪针固定在土墙上;随手掰来当牙签剔牙。等等。

圪针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废物,一点用都没有,但在奶奶和许多农村人眼里,它就是有用的工具。其实,天下万物都有各自的作用,只要用对了地方,就是宝贝。比如粪便,臭不可闻,大多数人避而远之,可对于农民来说,它确是不可多得的宝物,因为,它是庄稼的营养;比如稀土,在不认识它的人眼里,就是一般的土,但在科学家看来,它确是现代高科技时代的稀缺金属。

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果得不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而是要树立起足够的自信,分析自己的优劣,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者环境,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2021年5月31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澄城县   枣园   沙土   小口   枣林   枣树   剪纸   雇主   风车   柜子   美文   趣事   四合院   奶奶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