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要再鼓一把劲,争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文/靳礼宾

“我还要再鼓一把劲,争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题记

那天,从他的工作室门口路过,出于对他很早的相识和好感,还是停车去看了他。最近,在手机微信群里常看到他发的东西,书法、印刻、镰山书画院活动剪影等等,都觉得很好,也觉得好奇;这次看他,一是早有此意,再是为了探究。看看他近些年忙些什么,过得尚好,身体可健。

推开门,看到他正伏在窗前案上,带着花镜,手握刻刀,借着灯光,专心专意地在一方印石上用功。对于我的到来,竟一时没有发觉。

大概是有所感觉吧,头也没抬,说:“坐、坐,还有几刀,马上就好。”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后悔刚才进来的冒然,影响了他的“工作”。

在寒酸中,看他不大的工作室,刻印的桌子、写字的案子,占去了一大半,上边分别摆着刻印的工具和写字的笔墨纸砚;另侧靠墙的柜子里,摞着厚厚的宣纸,还有写过的字;地板上放着一堆说是给会员发放的东西。显得拥挤却不凌乱。远比有些大老板书房的整齐、崭新、干净而更有书香气,也完全是两种风格。

看到这里,我心里明白了一些。他这些年主要是“好”上了刻印、书法,还组织了个“镰山书画院”。早已不再从事理发了。这倒让我为他的手艺惋惜。凭他的名望和技术,全县城那一个能比,1988年省人社厅、商业厅技术比赛第一名;全省一级理发师。若开个店,不论大小,绝对红火,还不跟拾钱一样。

再看他精神状态,也是很好,满面红光,声音洪亮,思路敏捷,头脑清晰,还是原来那样热情、健谈。远不像一个七十多岁的耄耋老人,比我这个小六十的人还精神许多。

他说:从经理位上退下来后,公司不久就改了制。在家闲着,虽不愁吃穿,无所事事,总有空虚之感。之前,1992年开始,在业就喜欢练习写字。退休了有时间了,遂放手练开了。 谁知,一练一写就停不下来,有空就想写,越写越来劲,就如着了谜一样。拜访老师,看名家视频,功力不断提高。后来,就壮着胆子向刊物投稿,到 2017年,作品就入展了兰州市“亚太杯丝绸之路书画展”,同年加入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小有成绩,更激励了热情,坚持每天练习,研究名家作品,今年作品又入展了“首届汉牡丹杯全国隶书展”。

写字的同时,2011年又开始迷上了篆刻。购买了《汉印精华》、《历代元朱文印精粹》、《古玺汇编》等书籍,一边学习,一边观看西冷印社等名家讲座视频,通过临摹古今名印名玺,向名家学习。同时,用“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要求自己,鼓励自己“非学出点名堂不可”,刻了礳,礳了刻,反复练习。

2016 年是猴年,就想刻一幅“百猴图印”作为献礼。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和努力,终刻出200多枚猴印,精选出100枚投稿。投出后,不料立刻引起很大反响,不仅西安晚报、三秦网、陕西农民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就连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民网、农民日报、百度、网易等都接连转载。专家评价说:这套百猴印章是中国篆刻史上至今独有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旷世之作,是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项重大贡献。珍藏版百猴印谱极具收藏价值。2017年篆刻作品又被山东潍坊“万印楼”永久收藏,并授予“世界篆刻精英”称号;今年的作品又再被“万印楼当代国际篆刻收藏工程”永久收藏。

万印楼,由清著名金石学家、翰林院编修陈介祺创立,因珍藏过万余件文物珍品而得名。每五年向海内外征集一次作品,再从数十万件征稿中,评选出二百件,代表全球最高水准作为收藏。作品能入选“万印楼”,当是篆刻界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也是每个人的一种终生追求和愿望。

“我还要再鼓一把劲,争取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听着他侃侃而谈,感觉都是些高不可攀、不可思议的事,只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只能不停地赞叹。想想自己,不上班也六、七年了,都不知道做了些什么,至今仍是一事无成。刚开始,想学书法,买了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一、两个月的热度,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又学篆刻,买了刻刀、印石、印床等,礳了几天石头,又撂了。现在,无事可做,无事可求,还洋洋得意,自我感觉良好。与他的生活、追求、精神、境界等相比,简直就是白白浪费了几年岁月。这一谝才知道,几年不见,我们的生活质量完全是天壤之别!

要说,他的大概情况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县饮食服务公司理发店当主任兼理发师。当年县城“大十字口”东北角的国营理发店,他的技术最好,县上领导、部门头头、有脸有面的人,都是专找他理。那时,理发店是国营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但他善于钻研,能够根据客人的脸型、年龄、身份、气质等综合因素,理出最满意的发型。

他没有多高的学历。理发技术学得早。但书法、篆刻方面一点基础也没有。摸笔、逮刀都四、五十岁了,起点低,起步迟。完全是凭着一种热情、一种执着、一种坚持练出来的。当年干理发、当经理如此,如今学书法、刻印章亦然如此。

对于他的书法、篆刻,我完全不懂,也不知道他说的省级会员、国家级会员是什么级别,多大的官,好当不好当。但我知道,那些肯定是行业最高最权威的机构,能入的都是拔尖人才、佼佼者,是很多业内人士的至高理想。

2018年,他又开始筹建“大荔县镰山书画院”,如今已有成员八十多人。有县上书画名家、爱好者,也有省、市一些有一定名气的“大家”。平日抽时间搞些学术交流,互相切磋;还经常组织会员到村镇、机关、居委会、养老院等开展书画扶贫、书画助学、书画展览等活动,还在福佑古寨建立了“基地”,足迹遍及县域四面八方。

协会是民间组织,对每一个成员不具硬性约束力。而他,作为一个书画人,以前不曾担任过多大的领导,也不是小城的“土豪”,想必没有多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他却能很好地把大家组织起来了,并开展有声有色的活动,实在令人钦佩。

听着他如数家珍似地说着这几年获得的成绩和荣誉,特别是要奋斗国家协会会员的雄心,深深地被他的“意志”、“雄心”折服。想不到他哪来的这股子劲,真是愧之不如,也真是想不明白。

七十多岁的人了,本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在我看来,退休就是休息,放松自己,随性生活。上班几十年,苦够了,累够了,该享福了。若做事,也不可太上心较真,当是随心所欲的。我所认识的很多退休人员,有的还比他年轻,大多都是过着悠闲生活,有的锻炼身体,闲事不管;有的照看孙子,忙忙碌碌;有的打牌喝酒,优哉游哉;有的到处旅游,寄情山水;有的写字画画,弄墨舞笔;也有的热衷公益,发挥余热。但都不像他,一头扎进文化圈,又使出了年轻时的那股拼劲,愈发老当益壮了。

我就不明白,他这么拼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钱?可这些又不挣钱啊,还要赔钱哩!如果是为了钱,完全可以重操旧业呀!我想,一个人的境界、格局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就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无忧无虑小神仙;有的人认为,承欢绕膝是天伦之乐。而他,则是为了情趣、为了艺术;为了一种生活、一种人生价值,也可能是为了“静雅闲适,意趣高远”的境界。

人因有思想而伟大。浅薄庸常的人拥有生命的长度,浓郁丰厚的人追求生命的宽度。贾平凹说:“活得有趣,才是人生最高境界”;作家萧红也说过:“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努力才是人生的宿命,要通过努力拓宽我们宿命的宽度。”

我看,他正是这样!

他,张黎,“士别三日”的张黎,我们人生大海里的灯塔!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大荔县   农民日报   笔墨纸砚   无事   刻刀   刻印   理发师   理发店   美文   中国   书法   书画   名家   书法家协会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