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人格更健全的孩子

#读书##阅读的温度##读书笔记#

如何培养人格更健全的孩子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

带着孩子逛街,孩子一定要闹着买她喜欢的玩具,特别的偏执;

孩子成绩不好,就满脸沮丧,对你各种害怕和欺骗,并且下一次仍然是老样子;

让孩子去参加团体活动,孩子各种借口,总是躲在后面不出来;

孩子执拗,沮丧,缺乏自信,缺乏行动力,无法融入团体,过度依赖等各种问题,让做家长的我们无比焦虑却又束手无策。

我们不禁在想,到底有没有一套贴近每个家庭,适合每个孩子的通用教育法则来解决这些难题,培养出性格更健全的孩子呢?

在《聪明养育》一书中,作者从认知,方法到实操给了我们极具参考性的建议。该书作者周洲是我们童年熟悉的《大风车》节目主持人,现为有养创始人兼CEO。

如何培养人格更健全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她从专业的视角,运用详细的场景,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又一个困惑。对于如何培养人格更健全的孩子,她从做觉醒的父母,成为孩子的英雄,拥有6A原则以及如何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几个层面,深入解析,有态度,有方法,有实践,对我们极有启发意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周洲老师一起探索怎样培养人格更健全的孩子。

做觉醒的父母

当孩子胆小,任性,成绩不好,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时,我们就会对他感到失望和气恼。我们虽然一心为了孩子好,但是往往凭着本能去教育孩子,以爱之名去强行干涉孩子,导致孩子与真实的自己偏离。

孩子不成熟实际上是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不成熟的父母深深的影响到了他。那么不成熟的父母有什么表现呢?

他们有的消极逃避问题,从不鼓励孩子,反而觉得自己很佛系,孩子遇到挫折很沮丧时,会做出你本来就不行的反应,导致孩子失去斗志和上进心。

有的控制孩子,事事都要为孩子做主,大到读什么课外书,报何种兴趣班,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颜色的鞋子,都要插手,事无巨细,导致孩子渐渐的没了主见,成长为“妈宝型”孩子;

还有的父母,情绪非常不稳定,在情感上绑架孩子,一旦孩子不服从自己的安排,就绝食,以泪洗面,控诉孩子,我做了这么多,你还不听话,都快被你气死了。这种以身体示弱和自虐的方式来逼迫孩子听话的行为,会导致孩子没有边界感,成为父母的垃圾桶;

最后一种父母是爱伴随着打压,抑制和强烈的羞耻感,他们觉得孩子永远不够好,还能更好,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起来还差的太远,总是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否定孩子,打击孩子,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产生低自尊感,很难认可自己,成年后会伴有一种我不配的感觉。

因此,书中说拥有一个觉醒的养育视角非常重要,这是一种更高段位的认知,一个万变不离其宗的心法。有了这个心法,我们就能明确自己想要的效果,遇到具体问题时,自然就会灵活应对了。

那么什么样的父母才是觉醒的父母呢?

首先父母应该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而不是控制者,我们要学会接纳,去见证一个独立的灵魂,而不是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比如,孩子成绩好时,你的夸赞会让他觉得你对他很满意,而当他成绩不好时,你的建议,仍然能让他感觉到爱,这时的他会认可自己的价值,而不需要迎合别人的喜好。

其次父母就像一面镜子,要映照出孩子的完整自我。比如,我们让孩子以后做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不成立的,我们要像一面镜子那样,帮孩子看清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活的不拧巴。

最后要学会感激孩子。因为孩子,我们才有了认识自己的机会,把我们带回童年,帮我们看到遗留的情感伤痛。比如,孩子告诉你,他今天被选为副班长了,你的第一反应若是为什么不是班长,那么你就得好好审视自己,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如此看重这个事情。孩子让我们找回丢失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觉醒的父母呢?书中给了我们四种方法

一·扔掉自负感

作为父母,我们的价值观投射,对孩子的期待,我们认为的对错,都是一种自负感。我们要扔掉自负感,并不容易,因为这些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潜意识中去了,很难改变。

在说中,作者推荐了一个简单的方法,不表态。比如,孩子说以后想当科学家,想成为演员,想当医生,想当模特,千万不要告诉孩子,你不行,你不够聪明,你不够漂亮,你太矮,你没有天赋,还是算了吧,诸如此类的话。我们还是扮好我们见证者的角色,无论孩子多么的平凡无奇,我们都要去欣赏,摆脱对他的期望,让他以自己为荣,这样孩子就能在未来与父母和他人建立起一种健康且相互独立的人际关系。

二·扔掉完美父母的头衔

现在很多父母会为了孩子学业,全职在家带孩子,张罗各种琐事。让孩子像大人一样,每天三点一线,没有游戏和玩耍,有的是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在书中,作者说,这实际上是父母的焦虑造成的,作为父母我们要摆脱完美主义的包袱,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活在当下。

多陪陪孩子,逛逛公园,陪孩子打篮球,陪孩子骑自行车,陪孩子做家务,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让他明白过程更重要。当孩子战战兢兢的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时,坚定的告诉孩子,你不会生气,启发他如何调整学习方法,下次考好时,平静的告诉他,很不错,你享受了学习的过程。

只有当我们摆脱了控制欲,孩子才会摆脱恐惧,负疚和虚荣心的羁绊,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你放手让他体验,他日后自然会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并愿意为之付出。

三·摆脱情绪困扰

当我们心烦,工作遇到麻烦,被领导批评后,回到家冲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摆脱这些困扰。它会导致孩子认为我们的情绪是他造成的,从而对我们产生抵触。

当我们被情绪困扰时,首先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着找到你发脾气的源头,跟自己的过去道别,然后跟孩子好好沟通,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四·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我们要接纳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不尊重自己,不尊重他人,不尊重自身健康的行为都是不当的,觉醒的父母不会给孩子的不当行为亮绿灯。一旦孩子有不当行为,要立刻叫停,而不要等到事态升级。

其次,要对正面强化,以表扬为主,同时协商灵活性原则,给孩子协商谈判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的自信心。

做孩子的英雄,运用6A原则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把我们当成他们的英雄,无所不能。可是当他们有了独立意识时,渐渐的我们就成了冤家?那么有没有一种适合每个孩子的通用教育法则呢?

书中提出了6A原则,它经过业内研究人员通过40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根据6A原则养育出来的孩子,其人格的健全和个人的成功,都明显优于平均水准。

换句话说,拥有6A的力量,就拥有了成为孩子眼中英雄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6A原则呢?

第一个A接纳

接纳意味着向孩子表达,无论他做出了何种行为,犯了多大的错,我们对他的爱永远不会离开。具体来讲,就是不把爱与孩子的具体行为挂钩,与溺爱区分开,比如孩子考试不理想,要告诉他,他没有考好,我们不开心,但不影响爱他。只有拥有足够的爱,孩子才会懂的爱人,才不会去冒犯和破坏。

第二个A赞赏

很多父母看到这个技巧,就迫不及待的去应用,认为只要夸就行,结果变成了捧杀。正确的赞赏技巧是,把孩子的每个闪光点具象化,夸态度不夸结果。

比如,孩子给你看他的画画时,不要一味的夸真棒,要告诉他,具体哪里好,颜色搭配的好还是线画的好,这会让孩子对好有更具体的理解,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夸奖,而不是觉得父母在敷衍。

如果他画画的时候,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可以夸奖他,你刚才画画没有看动画片,特别的认真和专注,我太喜欢你那个样子了。这样孩子会意识到专注和认真这种品质才是最棒的。

第三个A关爱

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当中,感受爱的自然流动。那么单亲家庭该怎么办呢?

书中说只需要关注两点,第一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不要把怨气传递给孩子。第二,自己就是一个队伍,接纳自己,爱自己,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父母把自己活好了,孩子就会照着父母的样子变得越来强大。

王菲两次离婚,但是我们看到她的孩子,每一个都像她一样,活的自信真实快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第四个A时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一个人爱你多少,是拿时间来衡量的,而且这个时间是优质的时间。

比如,你陪孩子拼图时,是专注的陪他一起拼,作为他的玩伴,还是他玩他的,你在一旁玩手机。陪伴取决于时间同时也取决于质量。

第五个A是责任

爱和自由不是毫无边界的肆意妄为。要让孩子懂规矩,有边界,需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那么该如何培养呢?

书中分享了两个步骤,首先明确分工,邀请孩子参与,绝不评判。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与父母一起分工合作,并给予他权利,不管做的好坏,都给予积极的肯定。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的试错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学会了感恩,拥有责任心。

其次,明确底线,坚守边界。孩子由于认知力不够,需要我们帮忙引导,那么我们就必须明确自己的底线,比如告诉孩子:“进妈妈房间必须敲门,因为这是我的地方”,然后坚定自己设定的界限,如果孩子没有敲门,就坚定而礼貌的请他出去,重新再敲一次。

同时制定了规则,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遵守,互相尊重。这样孩子就会对规矩,做出积极的响应。

最后一个A权威

权威就是父母要做孩子的精神领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父母会滥用权威。比如数落孩子,唠叨个不停,甚至父母把自己作为受害者,什么事都怪别人,一旦孩子不听话,就用连坐,迁怒的态度责怪孩子,这样父母不但没有权威可言,还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书中,作者建议我们要做建造者型的父母,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愿意和孩子共同探讨与解决问题,让孩子体验直接后果,让孩子帮忙监督自己。

比如,孩子不吃饭,我们要坚定的告诉他,中午12点到1点是吃饭时间,若你不吃,就只能等到下午5点,你自己选择。

还要告诉孩子,如果父母情绪不好,做了他认为越界的事,他可以提醒和监督。

这样孩子会清楚界限在哪里,我们的管教才有分量。成为孩子的英雄,只需要在平凡的生活中,用正确的方式爱他,呵护她,接纳她。

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要有勇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然后才有力量接纳真实,不完整的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比如,孩子告诉你,他害怕小狗,你要接纳他的害怕,然后给他一个拥抱,当孩子告诉你,他不想和小朋友玩了,要回家时,你要觉察孩子的情绪,然后接纳他,耐心的询问他,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并及时给他的情绪消消毒,帮他一起解决问题。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满满的安全感,成长为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

同时,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苛责,也许是因为我们内心的内在小孩没有长大,接纳不了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在说中,作者给我们三个步骤,让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首先我们要觉察自己的内在小孩,要意识到某件事情,我们不能接受的到底是孩子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比如,孩子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被拒绝,你立马就会很生气,这实际上是触动了你童年的哪些经历还是你觉得这件事情本身值得生气。我们只有意识到潜意识的想法,才会更好的认识自己。

其次,不要抗拒坏的一面,孩子成长需要适度的挫折。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会渐渐的没有那么周到,忽略甚至拒绝孩子的需求。这时好妈妈好爸爸的形象就会遭到质疑,有的父母就会尽力满足顺从。

其实这会导致孩子无法看到他人的需要,无法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从而阻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最后尊重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无法永远控制不对孩子发脾气,所以偶尔的有脾气,也不要太过愧疚,因为为人父母的这场修行中,谁也无法做到一步跨到终点。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有的准备好了迎接一切,有的被赶鸭子上架,但是无论如何,当孩子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都该为了更好的孩子和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愿每一个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愿每一个父母都能放下焦虑,静待孩子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心法   人格   孩子   边界   美文   坚定   情绪   父母   原则   力量   过程   真实   权威   英雄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