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带你探究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我们总是感到睡懒觉容易,早起很难;吃美食长胖容易,减肥很难;玩游戏、刷短视频容易,自律很难?


能够解释以上问题的,正是熵增定律。


由知名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运营经理,自媒体矩阵发表有关心理等方面专栏文章累计300多万人次的何圣君和王怡老师共同所著的《熵增定律: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将为你揭开这些答案。


本书通过成长型思维,心流,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霍桑效应,复利效应等11个熵减法则,让你轻松应对充满麻烦的人生。

认知升级,带你探究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什么是熵增定律以及如何对抗熵增!


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甚至说:“如果物理学只留一条定律,我会留熵增定律。”为什么这些我们熟悉的名人都在讨论“熵”,要反抗熵、对抗熵、防止熵死?


因为熵增定律它诠释了宇宙最终极的、亘古不变的底层规律。理解这个底层规律,人们就有机会找到破解之道来对抗熵增。


那么到底什么是熵增定律呢?它是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的一种物理现象,他认为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揭示事物总是从有序走向无序,最终走向灭亡。


其中,熵反映的是一个系统混乱的程度,系统越混乱,熵值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值越小。


而“负熵”与熵增的概念相反,是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演变的趋势。


比如我们常说的喜新厌旧,人浮于事都属于在熵增,而种子发芽生长,开出花朵;蔬菜成长、成熟,结出果实等属于负熵。


因此书中说熵增定律在许多人看来是十分消极、无奈的定律,虽然没人能逃过熵增定律,但高手懂得如何对抗它。


熵增定律有效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个是没有外力做功,另一个是孤立系统。因此,如果有外力做功和系统开放,就能对抗熵增,实现负熵。


理解熵增,实现负熵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工作,职场,投资理财,婚姻家庭朝着美好的一面展开。

认知升级,带你探究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


打开幸福之门的万能钥匙


当我写下这个小标题的时候,你没有猜错,我要讲的是如何对抗熵增,实现负熵,让你更幸福。


我们常说激情过后归于平静,人生若只如初见,说的都是熵值在增加。因此,我们要接受伴侣喜新厌旧是自然现象。但是,我们只能坐以待毙吗?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巧用损失厌恶定律帮你轻松解决这些问题。损失厌恶原理是指人们在面对相同数量的损失和收益时,损失会让人更加难以接受;相同数量的负面效用在心理层面上的作用是正面效用的2—2.5倍。


损失厌恶原理反映了在人类心理活动中,大多数人对于风险偏好的感觉是一致的,人们更厌恶损失。


也就是说跟爱人相处过程中,由于已经接受了爱意和优点带来的收益,久而久之,面对缺点带来的心理损失,已经无法接受了,怎么办呢?


很简单,像谈恋爱一样与对方相处,不要因为很忙很懒而产生懈怠,否则就进入了熵死状态,应当在家庭中,多创造一些亲密和谐的氛围,多制造一些仪式感,让生活保持热情和新鲜,这样负熵增加了,生活就慢慢归于平衡。

认知升级,带你探究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


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的神奇密码


既然对抗熵增的两种路径是外力做工,系统开放。那么个人该如何行动才能避免陷入熵死的状态呢?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建立耗散结构和避免路径依赖。


耗散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处于持续不平衡或者不均匀的状态中,他就不会陷入熵死的状态。耗散结构是一种型,它的本质依旧是外力持续做功。


比如,你想减肥,那么每天跑步锻炼,跳舞,练瑜伽,就是一种典型的耗散结构。


一个人如果不停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通过学习、输出和使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耗散结构。


因为在输出和使用知识或技能的时候,这些学识、认知、技能会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帮助他跃迁到更高的认知层级,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所以,想要让自己不进入熵死状态,阅读写作不失为一种低成本好收益的好方法。


认知升级,带你探究一切问题的底层逻辑

打破路径依赖强化个人职业发展瓶颈


除了建立耗散结构,个人还应当避免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是指一旦进入某个路径,就可能对这个路径产生依赖。


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不能让人轻易走出来。因为路径依赖的本质是封闭,在原有的系统里不停地循环。


路径依赖能让你在老路上越走越得心应手,可是别人可以走新路。


在书中,作者引用了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归纳出的“第十名效应”,即成绩中等的学生(第十名左右),可能比第一、二名有着难以想象的才能,更能在未来的事业中崭露头角。为什么?其实,这也是路径依赖。


因为以前只要懂得埋头努力学习就可以了,但依赖着这条单一路径,学霸们很难在职场上通过沟通、谈判来搞定同事,做跨部门沟通,做向上管理;而那些以前成绩中不溜的同学可能早就在班级里刻意练习了沟通技能,为以后的社会协作打牢基础了。


所以,很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提升。


再比如,进去一家企业,刚开始兢兢业业,充满激情,可能不到两年就成了资深员工,3—5年就升职为主管、经理。


但接下来就会陷入舒适区,思想也会陷入路径依赖。此时,以前每天都有新东西学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劳动;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也让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最初的那杯冰块,现在也像房间里无数个其他的杯子一样,变成了一杯平淡无奇的凉水,路径依赖让人开始产生职业倦怠。


所以,该如何应付这些负熵呢?书中给出了三步走战略。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者至少是自己心之向往的方向。也就是说,它能让你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不需要刻意逼迫自己去做。


比如樊登不会路径依赖,因为他的目标是带动中国3亿人一起阅读。董明珠不会依赖,因为他要让格力的每位员工都能有自己的房子,她要让格力成为世界品牌!


其次,尝试最小闭环,找到全新路径。比如,眼看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然走到尽头,那就尝试另辟蹊径,走一条岔道看看,如果这条岔道不合适,就立刻拐回来,这样也没啥损失;但如果这条岔道和个人的人生目标一致,那就可以开始投入行动,从而获得反馈。


比如,我在工厂上班,职业生涯短暂且发展空间太狭隘,那么我喜欢阅读写作,于是我开启了斜杠青年这条路线。


最后持续做功,等待复利的回报。无论是怎样的全新路径,一开始自己在这条路径上所需要的能力必然是欠缺的,但能力是可以依靠持续做功、刻意练习去不停修炼的。


一名优秀的作家,必然是笔耕不辍带来的回报!


因此,打破路径依赖,实现负熵的增长,个人成长便不会停止懈怠,真实世界是非连续性的,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随时都在改变。所以养成终身成长的习惯,长期主义的思维,是应对变化的最佳选择。


愿每个人都能对抗熵增,实现负熵,冲突个人发展瓶颈,已经更好的的未来!#我们读书吧##全民荐书人##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底层   做功   复利   岔道   外力   美文   定律   认知   路径   厌恶   效应   逻辑   损失   技能   状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