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白起

史记,卷73,列传13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二十四史全译》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後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左更,秦汉爵位名,第十二级。--汉语大词典

拔,②选擢,提拔。③攻克。⑤超出。--王力古汉语字典

迁,③⒈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⒉也指贬谪,降职。④放逐,流放。--王力古汉语字典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於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被兵,①遭受战祸。--汉语大词典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按据,①谓屯兵支援。--汉语大词典

斥兵,侦察兵。--汉语大词典

裨将,副将。--汉语大词典

垒壁,①军营的围墙或工事。--汉语大词典

坚壁,①加固壁垒。--汉语大词典

让,①责备。--王力古汉语字典

易与,①容易对付。含有轻蔑之意。②容易相处。--汉语大词典

阴,②⒈幽暗。⒉又为秘密,暗中。--王力古汉语字典

详败,假装溃败。详,通“佯”。--汉语大词典

逐胜,①犹乘胜。--汉语大词典

造,①前往,到。★登峰造极。②成就,功绩。--王力古汉语字典

诣,①⒈到,到达。多用于上级、尊长、尊贵的人所在的地方。⒉引申为拜访,即到某地去看望人。②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境界。后起义。--王力古汉语字典

遮,①⒈遏止,拦住。⒉引申为遮挡,遮掩(后起义)。②代词,这(后起义)。--王力古汉语字典

遮绝,犹阻断。--汉语大词典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於是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厚币,丰厚的礼物。--汉语大词典

禽,①⒈名词,猎物。⒉引申为动词,擒获。--王力古汉语字典

然,②指示代词。这样,那样。③⒈是的,对的。⒉又用作动词。认为……是对的。⒊又为应答之词。④应允,许诺。⑤⒈连词,表示转折。⒉也可表示承接。然后,才。⑧形容词词尾。--王力古汉语字典

益,①⒈溢的本字。本义指水从器皿中溢出,引申为指水涨。⒉引申为增多,增长。⒊引申为利益,益处。②补助。③副词。⒈愈。⒉渐渐。—王力古汉语字典

隙,②指感情上、关系上产生隔阂、不满。—王力古汉语字典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彼,代词。①那,那个。与此相对。★韩愈师説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②他,他们。与我相对。★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王力古汉语字典

绝,①横穿,横渡。★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王力古汉语字典

必,①副词。⒈一定。⒉果真。②肯定、决定。—王力古汉语字典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文言文详解」史记 • 白起

如何,①怎样。②奈何。⒈怎么办。⒉对付,处置。⒊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③怎么;为什么。④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⑤传说中的树名。--汉语大词典

笃,①⒈厚实。⒉用于思想品行方面。指诚而厚重,心意不改变。★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②⒈程度深(多用于人事方面)。⒉特指病重。--王力古汉语字典

笃,①忠诚,厚道。②⒈坚定。⒉深,甚。⒊病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士伍,①亦作士五。士卒。引申指军队。--汉语大词典

却,①退。②推辞不受。③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去掉。--王力古汉语字典

怏怏,不服气或闷闷不乐的神情。--汉语大词典

自裁,①自杀。②自作决定。③自制;自己约束。--汉语大词典

自刭,①用刀自割其颈;自杀。②亲自杀人。--汉语大词典

良,③古时妇人称其夫。④副词。⒈表示肯定,相当于的确。⒉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很。★良久--王力古汉语字典

良久,很久。--汉语大词典

乡邑,①⒈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⒉秦汉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②家乡,故里。③同乡。--汉语大词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城邑   秦王   平阳   史记   汉中   邯郸   汉语   士卒   代词   副词   文言文   秦汉   动词   诸侯   良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