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郦食其

史记,卷97,列传37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译文,来自《二十四史全译》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衣食业,指维持生活的职业。--汉语大词典

监门,①监守门户。②守门小吏。③禁卫宫门之官。④监狱的门。⑤指监狱。--汉语大词典

贤豪,②贤士豪杰。--汉语大词典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徇地,掠取土地。--汉语大词典

握齱,局促,器量狭小。--汉语大词典

苛礼,烦琐的礼节。--汉语大词典

自用,自行其是,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汉语大词典

中子,①排行居中的儿子。--汉语大词典

易人,轻视人。--汉语大词典

大略,②远大的谋略。--汉语大词典

从游,②与之相游处。谓交往。③随从求学。--汉语大词典

溲溺,①解小便。②尿;粪便。--汉语大词典

弟,④副词,但,只管,尽管。--王力古汉语字典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传舍,①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②借指今旅馆、饭店。--汉语大词典

相率,亦作「相帅」。相继;一个接一个。--汉语大词典

倨,①傲慢,不客气。③通踞,蹲坐。--王力古汉语字典

辍,①⒈停止,废止。⒉引申为舍弃。⒊又指让出。--王力古汉语字典

摄衣,①整饬衣装。②提起衣襟。--汉语大词典

延,①伸展,引长,继续。②引进,接待。--王力古汉语字典

纠合,集合;聚集。--汉语大词典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驱使,①差遣;役使。②调遣;使用。--汉语大词典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保巩、洛。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闲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捐,①舍弃。--王力古汉语字典

转输,①运输。--汉语大词典

适卒,指有罪而谪戍的兵卒。--汉语大词典

释耒,放下农具。谓停止耕作。--汉语大词典

杜,②堵塞,杜绝。--王力古汉语字典

距,⑤⒈抗拒,抵御。这个意义多写作拒。⒉又为排斥,拒绝。--王力古汉语字典

效实,①表示诚意。②犹效忠。--汉语大词典

形制,①谓以有利的地理形势来制驭天下。--汉语大词典

变诈,巧变诡诈。--汉语大词典

明诏,①英明的诏示。--汉语大词典

东藩,①东方的藩国。--汉语大词典


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方船,并船。泛指大船。--汉语大词典

刻印,①雕刻印章。--汉语大词典

刓,①削,截。②通“玩”。--王力古汉语字典

兵守,谓用兵力防守。--汉语大词典

战备,①军事装备;军用器械。--汉语大词典


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馀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引兵东走。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伏轼,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汉语大词典

细谨,①小心谨慎的言行。--汉语大词典

盛德,③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④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汉语大词典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列侯功臣,思郦食其。郦食其子疥数将兵,功未当侯,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后更食武遂,嗣三世。元狩元年中,武遂侯平坐诈诏衡山王取百斤金,当弃市,病死,国除也。

「文言文详解」史记 • 郦食其

弃市,①《礼记•王制》:「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本指受刑罚的人皆在街头示众,民众共同鄙弃之,后以「弃市」专指死刑。②代指应受弃市之刑者。--汉语大词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蜀汉   汉王   荥阳   淮阴   史记   贤士   汉语   形制   刻印   齐国   文言文   诸侯   品德   美文   字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