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前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乌克兰是前苏联最重要的军工装备和武器生产基地,人才储备上十分丰富,苏联解体也成就了这场人才盛宴。中国的双引工程引来的金凤凰,主要是指乌克兰军工专家群体。


背景

1991年,苏联解体。属于苏联工业体系中“王冠上的明珠”的军工产业一落千丈,从高端的航空航天产业到普通的枪械火炮制造厂,全面陷入了订单无着、技术停滞的困境。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而乌克兰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属于在人口、种族、地理位置上均十分优越的成员,长期被苏联视为核心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来重点建设。因此,苏联许多事关国计民生和军工生产的重要企业,都被设置在乌克兰境内。由此,乌克兰在独立后,从原来苏联的军事工业体制中继承了大量的军工技术和人才。

这时的乌克兰很快就面临了“经济危机”,大量的“科研所”和“设计单位”对于乌克兰来说就是一群“拖油瓶”,不仅带不来经济收益还要给科研人员发工资,所以原本生活富足、社会地位较高的专家们很快就面临了失业,甚至连“温饱”都成了难题。


各国抄底的人才盛宴


首先动手的便是日本和美国,他们挖人的手法也是十分的简单粗暴,凡事只讲一个钱字,收获了不少看中经济利益的专家。而另外一些小国见到势头良好,也开始频频出手,其中以韩国、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也开始向苏联专家伸出橄榄枝,引进了不少人才。


俄罗斯。俄罗斯当时“白杨”-M导弹已正式部署,年内还将部署C-400远程防空/反导导弹。俄罗斯欲研究制造新式武器,肯定需要大量的武器设计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这样吸收了不少专家,其他一部分分流到民用产品的研究制造单位,一部分年高体弱的则安排退休。


美国。二战后收割了第一拨德国专家,当时发挥完专家的 “余热”就恢复人身自由,比如德国飞机设计师,FW190设计者,谭克博士就是这样,日后还去了阿根廷和埃及。收割独联体国家军工专家是第二拨了。

据俄罗斯《国防》杂志披露,1992年~2000年,俄罗斯裁撤兼并600多家军工科研以及生产单位,接近50万名俄科技人才流失海外,大多数一流专家被美国挖走。比如擅长建造高速战斗舰艇的俄金刚石中央海事设计局副总设计师尤巫.阿森涅夫曾披露,在上世纪90年代最困难的年代,美国公司只花了非常小的代价就挖走该设计局200多名工程师。

美国历来是人才盛宴的大哥大,能做到随心所欲。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得知捷克泰斯拉公司曾是华沙组织最重要的无源探测雷达的制造商,后者开发的“拉莫纳”、“塔玛拉”系列雷达能发现隐身战机。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就是利用“塔拉玛”雷达发现并击落美军的F-117隐身战斗机。美军方立即派人赶赴捷克,试图邀请泰斯拉公司无源探测雷达技术带头人弗.佩赫移民美国,但遭到了后者的拒绝。到了2006年,美国政府以资金担保的形式支持本国的拉诺克公司收购了研制无源探测雷达的捷克公司,彻底将技术秘密收入囊中。

美国修改移民法,不断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执行H1B签证计划,俄罗斯在苏联解体时有152万科技人才,其中流向美国的高科技人才将近7万人。

西方国家群体。一些西方国家则以“国际合作”、“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名义,与俄开展合作项目。美国、西欧、日本、韩国早在莫斯科设立国际科学技术中心,投资2.3亿美元与近300家研究所、实验室合作,据称约有2.5万名科研人员“受邀”。

另外用“货到付款”的非常规方式,他们先是通过调查找到某研究所或公司进行秘密磋商,条件成熟时利用合法途径引到国外。也有的直接与个人接触,邀请参观贸易展览或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往返机票和食宿经费。他们在学术交流会上发表演讲,主持单位付给高额报酬。事后仔细研究一下学术报告内容,常与武器研究有关。有的公司则许以高薪和优厚生活待遇,公开聘请“苏联专家”帮助工作。

韩国。韩国的人才计划卓有成效,乌克兰专家只要联系韩驻乌使馆,就可以拿到签证和机票,并提供一个月工资。工资报酬没有统一标准,视专家本人资历和贡献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专家3000~4000美元/月。

印度。苏联解体后,有的国家去买武器的,还有去挖科学家的,但是印度的做法比较奇怪,仍然走的是偏门。苏联解体后,印度确实买了不少尖端武器,但是印度第一时间干的事情是还债。苏联解体前,印度曾向苏联借了100多亿卢布,当时卢布和美元的汇率比为1.1:1,而苏联解体后,卢布迅速贬值3000多倍,形同废纸,印度前去将所欠贷款一次结清!

其他国家。据当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宣称“苏联专家”为伊朗、伊拉克等“无赖”国家工作,帮助发展弹道导弹和热核武器。尽管有些核生化武器的研究已是公开的秘密,甚至从专利上可以查到,但要真正制造成实用型武器仍有不少难点有待解决。如在关键性问题上获得指点,可明显加快研制进程。


去向。这些专家的去向主要是西欧和美国,有较大一部分被俄罗斯接收,很少一部分也有到了伊朗、伊拉克、朝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


中国出手


早在苏联解体之初,中国军队各军兵种,以及国内各个军工企业中具有留苏背景的技术人员,即通过自己当年与苏联各军工领域的联系,通过学术交流、个人友情联络等多种形式,从乌克兰请到了不少顶级军工专家,并获得了相当多的技术资料。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为了能抢到这些人才,中国将自己最大的诚意显露了出来,给这些专家提供了放眼全国最高的工资,中国拿出了最高的拨款,只要是乌克兰的专家能到来,马上就可以为他们组建研究室和队伍。

中国刚开始技术交流的层次比较低,规模也比较小。后来,中国用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乌克兰专家开始大规模赴华。这些专家大多是毛泽东、斯大林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重视中苏友谊,生活要求不高,工作严谨,有问必答,技术、材料很爽快地提供,甚至掏心掏肺。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前苏联专家们能来中国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三点。

1、讨厌西方;2、价值认同;3、才华施展。


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政府为此1993年,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主抓这项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来到中国的专家数量不可考,但这些年肉眼可见的中国军工的腾飞,相信这些军工专家来中国的数量不会少!

按照近20年前的报道,在这场对苏联专家的“抢人大战”中,中国引进了数百位顶级专家,自然对俄罗斯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俄方总统对此也颇有微词,要求中方“放人”,而中方则回应“我们无权干涉自由来华的朋友”。


成果骄人


将近20年前一份数据,也即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大约引进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人才技术引进并举领域遍及陆海空


1、各种动力系统。在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各型发动机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目前中国诸多水面舰艇,包括“瓦良格”号在内,还有“中华神盾”舰所用的燃气轮机DN/DA-80、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所用的柴油发动机6TD-2E、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所用的发动机AI-222,以及适合高原山地直升机的发动机,均来自乌克兰。


2、燃气轮机。中国的广大科研机构,军工企业以及解放军相关部门,均从本单位的现实需求出发,在国务院的统一规划下,开始从乌克兰等国引进国内急需的军工装备技术,研发资料和军工科技人才与制造业人才。从苏联解体以来的30余年来,我国在各个军工领域都从乌克兰引进了大量的技术与人才。

燃气轮机是现代化大型战舰的“心脏”。中国从乌克兰引进了多型可装配于大型水面舰艇的舰用燃气轮机,如052C型导弹驱逐舰的舰用发动机即参考了乌克兰DN/DA-80型燃气轮机,改良后的DN/DA-80,其可靠性、可维护性、大修周期、使用寿命均超过乌克兰原装。而中国目前已经面世的两艘航母的舰用发动机,更是我国引进并消化乌克兰生产的大型舰用发动机的直接成果。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从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不过当时没有转让技术。进入21世纪后,因经济窘迫,乌终于同意转让全部技术,055大驱的UGT25000燃气轮机技术也是如此。


3、航空发动机。


在国产航发领域,涡扇15(又叫WS—15,涡扇15“峨眉” 涡扇发动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研制这款发动机的目的就是为了配备给歼20战机。此前由于涡扇15的技术还不够成熟,为了不影响歼20的服役计划,中国只能选择给这款战机安装涡扇10B发动机,严重限制了这款战机的性能。

在大批乌克兰专家的帮助下,让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随后歼20B传来了喜讯,那就是这款五代机很可能将换装涡扇15发动机,涡扇15对歼20的提升不仅仅是动力性能的提升,同时也包括隐身能力,从而让其战力达到满血状态,彻底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4、航母、落舰训练及歼-15舰载机


在中乌双方极为短暂的会商后,中国即以不高的价格将包括原型机、图纸、参数资料等舰载机资料悉数购回。同时还在航母甲板设施,舰载机地面模拟训练设施等设备方面引进了乌克兰的成套技术。可以说,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的成功研制和列装,与乌克兰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5、有着乌克兰血统的各型飞机。在国产新型高级教练机,运8F600型民用运输机,用于高原山地的大型运输直升机等机型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也参考了来自乌克兰的发动机和气动外形设计资料。而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或也有着乌克兰的技术血统。


6、水面舰艇的一些作战系统。据乌克兰媒体的报道,乌克兰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和成熟技术,还被用于研发中国国产水面舰艇的一些作战系统。如舰用近防系统,导弹系统等。此外,中国国产的两栖气垫船的研制,也离不开对于乌克兰军用气垫船装备和技术的参考。


7、2002年就有涉及到了2000余项军工项目。专家们还把自己的科研经验和技术标准传授给基础较薄弱、经验较少的中国军工科研人员,使他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进行新装备研究设计,并且少走了许多技术上的弯路。那些年,中国从乌克兰累计引进了数千名各领域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参与过安-124和安-225大型运输机设计的金琴科瓦西里,高能束制造技术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瓦连科,新材料技术专家沃洛德梅尔·奥坚科等重要技术专家。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拒绝美国高薪,前后主持过安-72 、74、71,安–26、30、32, 安-124、225、70、140的金琴科瓦列里教授,

乌克兰权威船舶设计专家、科学院院士、瓦良格号总设计师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已成为中乌合作的又一代表,这位国宝级专家接受中国“中乌特种船舶设计院”的聘请,传授乌克兰和前苏联宝贵的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在接受采访时,瓦列里表示,愿将有生之年贡献给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帮助中国船舶工业进一步发展。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

还记得苏联解体后的那场中国也参与的人才盛宴吗?

乌克兰权威船舶设计专家、科学院院士、瓦良格号总设计师,图为瓦列里·巴比奇与身后的苏33舰载机

早在2002年前,中国就已经从乌克兰引进了30余类、2000余项各种军工技术项目。而在中乌技术合作不断发展的今天,相信这一数字会更为显著。

除了补齐短板的“救急”外,引进乌克兰的成熟技术和人才,也利用中国军工企业可以借助外国的技术积累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科研能力,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借力于乌克兰的人才和技术,使得中国获得了重要的技术参照和积累,对于对于中国发展自主的、全领域的军工科研队伍有着重要意义。


8、专家的安置。

乌克兰的专家们主要是被我国安置在中国的陕西省和重庆市,比如,乌克兰马达西奇航空公司将在转移发动机技术的基础上,迁移上千名技术人员携带家属至重庆市政府与其合资组建的天骄航空集团处工作。陕西省为引进的乌克兰专家们在生产区建设了居住设施。不仅为每一位专家提供住房和工作机会,让他们的子女可以和本地的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权利。

在苏联和俄罗斯的两次助力下,中国军工不断地迈向现代化

中国正是抓住了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机遇,引进乌克兰专家。在本国是累赘,在中国成为国之栋梁,今天肉眼可见的军工巨变,几十年积累下军工行业爆发,其中乌克兰专家的贡献功不可没。无论个人超国民待遇、还是国家礼遇上都是众望所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中国   乌克兰   燃气轮机   苏联   人才   舰艇   俄罗斯   印度   美国   军工   美文   盛宴   发动机   武器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