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真正好用的东西,

是能让人们带着惜物的感觉使用并传承下去


说起传统手工艺和匠人精神,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我们的邻国日本。在那里,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和手工艺依然被保护得很好。


但如果真的追溯这些工艺的本源,却不难发现不少都来自古代的中国。然而,在我们飞速发展,快速步入现代化的同时,却有很多传统手艺流失在民间。


面对此时此景,中国的年轻一代手工艺传承者,该怎么做?


01

赵飞,脱胎漆器和他的“髹物成器”


说到漆器,现代人会首先联想到的是日本,但其实漆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发现了木胎红色漆碗。


漆艺的制作工艺繁杂,包含皱漆,波斯漆,研磨,雕填,莳绘等20多道工序以上,因此在过去,多为皇家贵族所有,平民百姓无福享用。在当代中国,漆器更是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图源:网络


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汉代时期漆器的技艺东渡日本,被发扬光大。日本匠人们的不断创新和钻研,让日本漆艺后来居上。今天去到日本旅行,也能看到漆器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漆器手作品牌“髹物成器”创始人赵飞


中国传统漆艺的继承和发扬者赵飞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他在清华美院师从漆艺大师,一学就是四年。毕业后起初也只是做漆画,但很快陷入了创作的低潮,一度因不知是否要坚持漆画而陷入迷茫。


在家呆了半年,空下来的期间,他经常在乡下散步时,捡拾一些材料,乡下人菜园里懒得收的干葫芦,挂在树梢的干石榴,看起来很丑的朽木,歪七扭八的树杈,被丢弃的铁道枕木,路旁枯萎的铁树残叶。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髹物半成品


有一次赵飞无聊拿着锯,锯着葫芦玩,发现每次都锯不直,就想办法用尺子量,当终于把葫芦从中间工整地锯开,他发现葫芦剖开后的弧线很美,可以一层一层的做成茶托。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葫芦漆器


这样的方式不仅完成了他心里的一件“自然之漆器”,实用好玩,还让他意识到,这样的创作是可以不断复制下去的。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髹物茶托


他也做各种实验,把他在清华美院所学习到的各种漆艺都用上。在他的工作室“髹物成器”,赵飞将大漆涂在原本破碎的,不易保存的器皿,透过大漆的工艺,使器物有了自己的生命和存在的价值,兼顾观赏和实用性,还能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漆艺的美。


02

杜东宜,传统铁艺和走向世界的“触造”


曾经,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青铜器和铁器制造国。对于出身手工艺世家的武汉人杜东宜来说,童年的记忆里家里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大都是村里匠人手工制作的,朴实耐用,往往一把凳子可以用几代人,历经岁月的洗礼反而越发美得有味道。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图源:网络


可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大家都在追求各种生活的便利,新式的产品逐渐替代了旧式的手工物品,手工匠人也纷纷失业。


毕业于清华大学美院雕塑系的他认为,历史上中国是个大量使用铜器的国家,如果用这种材料能做出新颖别致的现代器具,会是很特别和有意义的事。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传统手工艺品牌“触造”TOUGE创始人杜东宜


2014年,杜东宜创立了“触造”品牌。“触”从触摸,触觉,触动,感触等等中间引申而来,寓意运用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去感知一起事物的美好。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杜东宜位于武汉青岛路的工作室


杜东宜想的是:与其在手艺即将消失之时才想起来珍惜,不如现在就开始寻找机会和可能,把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找出来,传出去,让它们重回生活当中来。


为了还原最原始最地道的手工技艺,他亲自去寻找那些藏在民间的传统手工艺人。茫茫人海,要想找到手艺好的铜匠,谈何容易。后来经过多次托人打听和朋友的推荐,他才在偏远的地区找到了一些师傅。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杜东宜(右一)与匠人师傅们


东宜的第一批产品就是找的曾经以铜业兴盛而得名的汉口打铜街上的一位师傅做的,但后来因为这位师傅上了年纪,接受能力有限,沟通起来很麻烦,想法也不容易实现,所以就逐渐放弃了。


但是东宜没有停止寻找,只要一听到哪里传来工匠艺人的消息,就会马不停蹄地赶过去。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杜东宜拍摄的胡师傅琐碎而精细的铜碗制作过程


偶然的机会,杜东宜认识了在武汉花楼街开了小作坊,祖上自清朝咸丰年间便开始打铜的铜匠胡师傅。杜东宜记录了胡家全师傅制作铜碗的整个过程,每道工序往往要重复数十遍,在整整四天的时间里,只敲出了五只碗。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匠人胡师傅打造的“触造”铜碗


杜东宜始终记得,当他夸赞胡师傅的巧妙手艺时,胡师傅只是说,“没有巧,我只是肯花时间。”也正是胡师傅打造的器物,让杜东宜真切感受到经由人手、精工细作的物品,传递着匠人的温度。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图源:网络


触造的产品大多是铁质、铜质和木质,这些取材于自然,经由民间手工艺匠人打磨出的器物们,不仅自然耐看,还拥有一种神奇的治愈感。


在2017年上海设计周参展期间,“触造”的展位被无数年轻人挤得水泄不通,“触造”也多次代表中国手工艺出展国外。


杜东宜有很多设计想法,但不是每一种设计都能够靠传统手艺得以实现。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触造“三角盘


从开始起意制作三角盘,到真正有了上图中的样子,杜东宜与匠人们一起磨合了将近两年,才摸索出如今这般恰到好处的尺寸、弧度和表面处理工艺。


选择了这么一条艰难的道路,途中要遇到多少困难可想而知。可是杜东宜觉得,人一生时间很短,精力有限,所以既然就做这么一件事,就要做到精。


只要在路上,就算最后没有结果,路途的风景也是一种收获。


03

真正的传承,是做出老百姓用得上的日常器物


赵飞和杜东宜都有一个共识:真正要传承手工艺,必须通过制造老百姓能用得上的日常器具


赵飞最早做漆画,由于过于小众,几乎没有人懂得欣赏。而如果没有观众,最终漆艺一定会走向衰败。


因此,在创立“髹物成器”时他一早就定好方向,一定要做有实用价值的器物,像日本民间家家户户都有的漆器物件,能够让老百姓都能用得上。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图源:网络


他从木头、竹子和葫芦这些随处可见的便宜材料里找到了灵感。在制作一个茶碗时,他会挑出合适的葫芦,切出荷花花瓣的美丽造型,再用大漆这种最简单朴素的制作技法使花瓣的形状永久附着在葫芦上,做成的茶碗简单实用,又有着不可复制的艺术浪漫。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髹物茶碗


而杜东宜对传承手工艺有着更清晰的目标: 真正好用的东西,才能让人们带着爱物惜物的感觉使用并传承下去。


传统金属工艺在一般人看来拓展的空间很小,他在产品开发初期也有这样的困惑,只是想着做一些茶具用品。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图源:网络


在乡下几个月的考察中,他与很多老匠人聊天,才知道这些老手艺人是什么都自己打造的,可做的东西太多了。甚至旧时的锁具和火枪等相对精密的物件都是铁打出来的。


创意就这样产生了。他一肚子的设计想法,与老匠人们的巧夺天工,互相给与了灵感,新的品类就源源不断地创造了出来。


04

设计要从自然出发,回归简单


赵飞的作品就如同是大自然的天然产物:没有一朵花、一片叶子是相同的那样,他的葫芦也总是保留着瓜蒂,并顺著葫芦的形状切割,每件作品都不同。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图源:网络


在挑选葫芦的形状时,他心中已经开始想像器物的模样。〝上帝已经做好了一半,剩下的就是人为的工艺与巧思了。大自然的创作是最美的,我尝试在大自然的形状上加上实用机能与大漆工艺。〞


而杜东宜一直认为,当生活与大自然、土地越来越远时,生活也似乎逐渐失去了优美的品质。使用最质朴的铁、铜和木头,能够传递最质朴简单的器物之美。


传承中国文化,重塑匠人精神

图源:网络


因此,触造的品牌理念,就是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体验自然的意趣,重新唤起人们对生命本真的渴望。


其实,对“天人关系”的深刻理解与千百年来延续的文化意识的再现,才是中国人传承传统手工艺的立足之本。


我们的周围不缺能工巧匠,也不缺创意灵感。当我们的年轻一代懂得了东方美学生活方式背后是“知行合一”的人生态度,是"欲以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乃成一家之言"的人生哲学,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精湛工艺才会有希望,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匠人   大漆   漆画   茶碗   漆器   器物   手工艺   日本   手艺   美文   中国   葫芦   师傅   传统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