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据考证,豆腐 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 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 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 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 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 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 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接玉皇

旧俗认为 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 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 人间善恶,并定 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 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 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帝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 至除夕才迎回,其间 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 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 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 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 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 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 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 立在田野中,用火焰 来占卜新年,火焰旺 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 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中 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农历腊月二十五,就要“磨豆腐”了。因为“腐”与“福”发音相似,许多居民这一天都会去市场购买豆腐及豆制品,寓意一家人都有“福”

,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五,天不亮,农村家家户户就在石磨前排着队磨豆腐。现在,丢弃了石磨改用机器后,石磨豆腐正逐渐成为历史,但不变的是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达斡尔族   腊月   蒙语   玉帝   蒙古族   豆腐   淮南   灶神   各家各户   下界   豆腐渣   石磨   来年   除夕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