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春联(所发作品,全部原创,版权所有)

话说春联

进入腊月,尤其是腊八过后,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或多或少都与年有关。昨天腊八,也是大寒。昨夜,一直在思索,下一个话题。今天,不妨从春联说起。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门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巧妙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民间流传已经特有的文学形式。

为何春联又叫桃符?得空专门查阅了一番。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据说,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打记事开始,印象中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大红春联,增加节日喜庆气氛。其实,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千家万户迎新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记忆中印象比较深的一幅春联。如今过年,家家贴春联,寓意新的一年开始了,盼望新年有个好兆头。其次,民间流传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够辟邪、走好运。

关于春联,南北也有差异。南方进入腊月后,家家户户都早早的开始请“花匾”、请“财神”。“花匾”类似于手工剪纸,尺寸很有讲究,雕刻非常精美,有宽有窄,有大有小,北方偶尔可以见到,大一些的主要张贴在堂屋门框上方,小一些的则是贴于卧室、厨房、灶堂等其他地方。北方,“花匾”几乎被大小各异的福字替代,院门对面常见的是“开门见喜、抬头见喜”,南方少见。

堂屋门框上除了“花匾”(或福字),还会有横批,通常以“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为主,北方几乎没见到过,也有的是“恭贺新禧、喜迎新春、迎春纳福”等等。大门的对联常见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地回春,风调雨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祖辈、长辈房间的春联大多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寿无疆,儿孙满堂……”;其次是“阖家团圆,幸福平安;财源广进,万事亨通……”;再就是“学业有成,金榜题名;茁壮成长,前程似锦”类的。

南方比较讲究的是,灶堂前不仅贴“花匾”,还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意思不言而喻;水井上贴上“风调雨顺”;鸡窝旁贴上“金鸡报晓”;猪圈边贴上“六畜兴旺”;粮囤上贴上“五谷丰登”;自行车、小推车上贴上“出入平安”;甚至家前屋后的银杏树上也会贴上小福字一类的。

北方的春联有所不同。门框、窗框、鸡舍、鸭圈,大多数都是贴福字。庭院大门一般很少见到横批,几乎以六个福字为主,堂屋基本是三个福字。除了刚才所说的“开门见喜”,都会在炕头贴上“身体健康”。还有少数福字倒着贴,意思希望早日福到。无论贴春联的方式有何差异,无论春联的内容有何不同,都是人们对新年美好的期待,对未来憧憬的向往。

“大红的纸,黑亮的字,分贴门旁,的确增加喜气。这个形式为汉语所独有,一个字对一个字,不能此长彼短;两腿一样长,站得稳稳当当,看起来颇觉舒服。”这是来自老舍先生的散文《春联》的节选。先生不仅表明了对春联的基本认知,详细展示了自己编写的六副春联,同时做了如实、中肯的评价。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厚古薄今,看待事物要辩证,对待新事物要宽容。《春联》文字朴实无华,读来津津有味。

写着、看着,看着、写着,不禁想起97年以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每逢春节,在父亲的“强迫”和鼓励下,买红纸、裁对子、写对联的场景,仿佛隐隐约约闻到了墨汁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种“难捱”又幸福的时光,那是一种“自豪”又快乐的岁月。只是如今,难得见到炊烟,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人生应该删繁留简,任世事摇曳,心始终如莲,安静绽放。“除去私欲天天乐,留下俗心一身轻”。一副春联,送给你,也送给自己,横批自己写吧。

2021.1.21 12.4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春联   桃符   堂屋   风调雨顺   对子   横批   平安   家家户户   门框   桃树   腊月   大红   对联   贴上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