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腊八……

闲话腊八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史料记载,远在夏朝就有了过腊八节的习俗。民间关于腊八节由来的传说甚多,广为流传的是:从前有老两口,吃苦耐劳,持家节俭,攒下丰厚家业,最终被儿子儿媳挥霍一空。到腊月初八这天,小俩口穷困潦倒、饥寒交迫,在村里人的接济下,用大米、豆子、蔬菜熬了一顿粥。意思是让他们:“吃上一顿粥,教训记心头。”从此,小两口改掉恶习,走上正道。在民间逐渐流传盛行,直至今日。

在童年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每到腊月初八也总能喝上一碗腊八粥。食材主要是大米、糯米、黄豆、蚕豆、青菜。家境稍好一些的,会放些红枣、桂圆、花生米、红豆、绿豆类的。听着灶堂里噼里啪啦,看着大锅里咕嘟咕嘟,锅面上泡泡翻腾。粥一旦熟了,满屋子热气腾腾,香味会穿过栅栏,飘满整个小院。顾不上滚烫就会盛上一碗,即便嘴唇烫得麻木。只是,数百年历史的村落,早已没了踪影。不知,是否还有腊八节腊八粥残留的味道。

腊八节,作为农耕文化重要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寄寓着人们忆苦思甜,慎终追远,祈求吉祥,向往美好的淳朴情怀。时代变迁、日新月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腊八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日久弥新、源远流长。粥里不仅记载了历史的长度和宽度,也承载着时代的更替和变迁。同时,粥里还有无法忘却的浓浓的故乡的味道,以及小时候家的温馨。

腊八节,不但是凡夫俗子的神往,也是众多诗词文人的钟爱。杜甫在《腊日》中写道: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诗人盼望腊八回乡,欢度良宵,但是心念皇恩,却不能走,只能黯然神伤。陆游:“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描写的是隆冬腊月,风和日丽,已有春意。包括省去的诗句中,腊八日人们相互馈赠、食粥的场面。

腊八节,在当代、现代名家的笔下,也是摇曳生姿、楚楚动人。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文中,腊八粥的熬制、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喝粥的情景,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则是另一种风格,文字优美清新,心思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文章质朴感人,寄托了对家人的深深怀念,尤其是对母亲的追忆。

腊八节,天南地北都有煮腊八粥的习俗,听说北方还有腌制腊八蒜的做法。当然,腊八节其他的地区还有其他的习俗,比如安徽人制作腊八豆腐,陕西人制作腊八面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腊八节习俗的形式、内容和韵味。儿时的腊八节,清贫、单调,但很温暖。如今的腊八节,富裕、富足,却很平淡。

时光静好,日子温和。腊八粥,有荤有素,有稀有稠,有酸有甜,有淡有咸。无论你是喜欢金庸先生《侠客行》的粥,还是偏爱沈从文的《腊八粥》。倒不如素淡一些,对身体也好,对心灵也罢,淡咸自知,冷暖自知,个中滋味,自己品味。由于疫情原因,恐怕很多回家的人,路途都格外遥远和艰难。

明天又到腊八。父母在,人生还有归期。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不管你是身在家乡,还是在外远行,别忘记明天来上一碗热乎的腊八粥,在御寒的同时,也能够回味曾经点滴的温馨。天黑了,月亮了,真的怀念小时候,家乡腊八粥的味道。

2021.1.19 19.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冰心   明瓦   腊日   缺吃少穿   瓦盆   慎终追远   水滨   腊月   闲话   美文   习俗   文中   大米   小时候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