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曾国藩: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正是其中之一。


生而为人,应当心存敬畏。


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一、君子知天命,知命而不争


曾国藩: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曾国藩说:“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在古人眼中,天道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天命可定人的顺逆吉凶。


顺天命而行则吉,逆天命而为则凶,是故君子应知天命。


孔子曰:“君子有一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古人相信世间因果循环,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


因而心怀敬畏,不敢有任何逾越的言行。


而现代人的心中,往往丢失了这份敬畏。


不知命,梗着脖子偏要与天道抗衡,到头来撞得头破血流。


因此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世间一切,上天自有安排,要顺应天意而为之。


通晓天命的人,不会让自己站立在危墙之下。


人这一生的荣辱得失,都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强求。


知晓天命才能顺应天命,顺应天命才能坦然面对。


倘若在某些事上割舍不下,抓得越紧,往往丢得越多。


不如放下执念,效仿古人顺势而为的自然哲学。


二、祸福由天定,善恶由人主


曾国藩: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曾国藩认为:祸福由天主之,善恶则由人主之。


顺应天命,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尽人事、然后听天命,这才是他的处世哲学。


曾国藩说:“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做圣贤,全由自己做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把揣度天意的时间精力,转移到提升自身修为上。


也许你改变不了自己的起点,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也许你战胜不了周围的环境,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


他还说:“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有些人自身不努力,遇事只会从客观条件找原因,却不愿意检讨自己。


没有缘由地埋怨上天,上天必然不会允许;没有原因地责怪他人,他人也必定不会信服。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轻易去责怪别人;知晓天命的人,不会轻易去埋怨上天。


内心不忧不惧,坦然接受天命的安排。


三、人情有嫌隙,翻覆似波澜


曾国藩: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曾国藩说:“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天底下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自然也就没有毫无嫌隙的交情。


能够在大的方向上持守正道,小的地方相互包容,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与人交往,对于不该管的闲事,就不去打听;对于不需要了解的事情,就不去过问;对于别人无关紧要的过失,就装作看见。


如此一来,关系才能长久。


正如王维在《酌酒与裴迪》里所写的:“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四、不妄与人亲,不妄与人疏


曾国藩:抬头知天命,俯首畏人情


曾国藩说:“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若即若离”。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对人不该太过冷淡,但也要避免过分热情。


不随意与人交游,他日便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忧虑;


不随意与人亲近,他日也就不会因疏远别人而遭到埋怨。


曾国藩认为,与人相处应保持一种“疏疏落落”的姿态。


世态人情向来如此,最喜锦上添花,却鲜有雪中送炭者。


人情翻覆,人与人之间攀缘比附者随处皆是。


这种“疏疏落落”的为人处世态度,看似有些消极。


其中却暗含着自我约束、自我保全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人情   孔子   嫌隙   祸福   他日   交情   善恶   敬畏   天命   天道   美文   天意   君子   古人   坦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