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三件事不做,六句话不说

曾国藩:三件事不做,六句话不说



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国藩,身居高位数十年而官运不衰。


其秘诀在于他有一套独特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归纳起来,就是:三件事不做,六句话不说。


1



曾国藩曾说:“独享大名,实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一个人,如果独享大名,非但不是好事,还是祸事,懂得与人分享,才能招来福气。


曾国藩也曾吃过“自私贪婪”的亏。


1854年,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打下了武汉。


但奇怪的是,这场胜仗之后,很多部下竟然离他而去,加入了他的朋友胡林翼的麾下。


曾国藩百思不得其解,他自认从来没有亏待过部下。


后来,幕僚赵烈文告诉了他答案。


原来,攻下武汉之后,曾国藩上奏朝廷请功,保荐三百人,受奖人数仅为百分之三。


而胡林翼一次保荐了三千多人,受奖人数超过百分之二十。


曾国藩幡然醒悟,从此之后,无论多大的功劳,他都不多贪一分,而是“荐贤满天下”。


由此,他身边也聚集了更多的有能之士,从而助他成就了丰功伟业。


《庄子》中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鸟在林子里安家,所占用的不过无数棵树的一个树枝;偃鼠在河里喝水,最多不过喝到满腹为止。


其实,这个世界上最贪婪的就是人心。


所以才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说。


但须知:贪婪是个无底洞,满足是个无尽藏。


自私贪婪的事儿做多了,最终得不偿失的是自己。


曾国藩:三件事不做,六句话不说



曾国藩曾说:“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一个人太过锋芒毕露,是德行浅薄的表现;而一个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也不是福厚之人。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曾国藩就深知为人当低调、不张扬的道理。


同治三年,湘军攻下南京,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加封太子太傅。


如此荣耀加身,曾国藩非但没有因此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反而深觉惶恐。


于是他竭力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消除朝廷对自己的猜忌。


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先是把功劳归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于协同作战的友军。


接着是动员牢骚满腹的九弟辞职回家养病,同时大量裁减湘军,裁减幅度达90%。


再接着大撤厘金局,取消战争税,并修复江南试院,收买士子之心。


一番操作之后,曾氏家族化险为夷,成功迈过了危机四伏的政治险滩。


曾国藩曾说:“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菜根谭》中有句话:“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


不炫耀、不张扬,低调做人乃是人生一种难得的机会。



曾国藩说:“刻薄之人,其福必薄。”


为人刻薄,不光给别人造成不痛快,也是自找不痛快。


因此,人生想要福气满满,先学会做一个宽容大度之人。


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


早年的左宗棠、李鸿章都是他的门生、幕僚。


但曾、左二人三观其实并不一致,很多时候两人在政见上也有向左的时候。


曾国藩却并没有因为左宗棠对他背后恶语相向而与他绝交,反而依然对其重用有加。


李鸿章才识过人,曾国藩也并不嫉妒陷害,而是对其多番施以援手,助其官运亨通。


正因为曾国藩胸襟宽阔,能容别人所不能忍,因此手下能人辈出,且都愿意听他指挥。


他常说:“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我们常说“君子如玉”,越是有层次的人,越是温良淳厚之人。


曾国藩:三件事不做,六句话不说



曾国藩告诫子女:“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很多人情绪来了的时候往往收不住,难免就会对人恶语相向,而事后又会追悔莫及。


但是别忘了,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


所以,把伤害降到最低的方法是让不该说出去的话停留在嘴边。


如此,与人为善,也是与己方便。



曾国藩曾说:“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俗话说得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说闲话,是做人最起码的教养。


闲话说多了,不仅没有营养,反而会招惹是非。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背后说人闲话上,不如用来修身养性提高自我。



曾国藩曾在给诸弟的家书中写道:“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意思是说,日常总喜欢发牢骚,无故而怨天,天必然不答应,无故而怨人,人必然会不服。


抱怨可以说是世上最无用的事,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的帮助。


遇事总是牢骚满腹,不仅会招来他人的厌烦,还会让自己陷入负能量的旋涡。


所以,曾国藩也说:“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省: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与其遇事只会发牢骚,不若回过头来反省自己的不足。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曾国藩:三件事不做,六句话不说



生活中,人们常说:“说话要经过大脑。”


曾国藩也曾在家书中告诫儿子:“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尔。”


意思是说,你应当举止端庄,不乱说话,这是修养德行的基础。


说话有章法,且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样的人才能让人愿意与之相处。


不说胡话,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



曾国藩曾自我反思:“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生活中,很多人都标榜自己直来直去,没有坏心眼。


但说话太过直白,往往最易伤人。


所以,说话办事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太过直接并非是什么优点。


同样的话,换种更加温和的方式,不仅给了他人足够的尊重和台阶,也能让你的话更容易被接受。


所谓“润物无声”,说话也同样讲究艺术。



曾国藩对于说话的艺术,有这样一段论述:“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意思是说,忠厚的人不要嫉妒别人,诚实的人不会说不符合事实的话,不贪图虚名,不做没有根据的事,不谈论不切实际的理论。


一个人谨言慎行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话说得再大,都不如把事儿干到实处。


大话空话总有“翻车”的时候,唯有实干才是最管用的“通行证”。


因此,曾国藩也教导诸子弟:“禁大言以务实。”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务实才是人生该有的名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士子   恶语相向   湘军   幕僚   胡话   虚名   武汉   满腹   朝廷   闲话   美文   贪婪   大话   自私   说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