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散文:难忘汉正街石板路

汉正街太奢侈,用这么多花岗岩石铺路。


1960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时,我父母带着我离开汉中路,搬到汉口的汉正街。街上的花岗岩石板路,下雨不沾泥土,不会开裂,不会积水,不怕锤子砸,不怕车轮压。我们有时劈材,就在条石劈,有时木头倒了,斧头劈在条石上,条石上找不到刀斧留下的伤痕,斧头却缺了一个口子。別看是花岗岩石铺的路,十分平整,骑自行车的高手在汉正街骑车,双手脱离车把,自行车却不会东倒西歪。偶尔,是谁问了一句:“汉正街铺了多少花岗岩石?”马上有人抢答:“汉正街从硚口路起,延伸到三民路,铺的是花岗岩石板,需要铺多少块石板,难以计数。”我的舅舅从孝感乡下来汉正街看我母亲,惊掉了下巴,半天云里来一句:“汉正街太奢侈,用这么多花岗岩石铺路。”


1739年,汉正街修起花岗石路面。


父亲告诉我说,汉正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年的历史。,是汉口最古老的一条大街道。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这条街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由于水上交通便利,贸易往来频繁,汉正街沿街却是店铺行栈。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 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

17世纪初,汉正街不过几百米长。商业的复兴与繁荣,推动了市场与街道的拓展。汉正街杨家河至五彩巷之间有河街,大通巷以下有后街,升基巷以下有夹街,夹街以下至集家嘴之间又有小夹街。众多小街小巷,星落棋布,围绕汉正街主街,纵横交错,相互连接,构建了新兴的汉口沿河商业区。据清道光年间统计,这片形如卧帚的商业闹市,称之为街的有32条,巷有64条。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又由河街发展到正街,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港埠随之兴旺,推动武汉市场向纵深发展。我当年当记者时,撰文称,美国有个华尔街,中国有条汉正街,汉正街被誉为天下第一街。

汉正街更是商贾如潮

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从此,汉正街更是商贾云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被称为“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唯意”。可谓,汉正街热闹繁华,四方商旅来凑兴,大汉口盛极一时,八方游客如潮涌。

湖北荆州、孝感、黄石等县,商人小贩,纷纷直奔汉正街;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人才潮涌,先后迁入汉正街。清代汉阳人徐远志《汉口竹枝词》这样描绘条石铺路的汉正街,所云:“石镇街道土镇坡,八码头临一带河;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

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港埠随之兴旺,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又由河街发展到正街,推动武汉市场向纵深发展。汉正街从硚口路起,到三民止,在我的印象中,至少有10公里长。


老城区街街巷巷的青石板路


一座古老的城镇是断然少不了石板路的,老汉口自不必说。史学家皮明庥先生主编的《简明武汉史》一书中写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街铺设条石路面”。这里说的正街,是汉正街,这应该是老武汉最早的石板路。何祚欢先生在《江城民谣》一书中也写过汉口“老城区街街巷巷的青石板路”,还回忆起54年洪水时抗洪大军在汉正街上撬麻石路面,筑堤防洪的情景,在何先生的记忆里,老汉口的很多街巷的地面是由石板铺就的。

现在,多少年过去了,花岗岩石板运走了,修的是水泥路面,人们开始怀旧,怀念汉正街的石板路。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坐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

汉正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位于汉口的繁华地带,它的存在为武汉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的汉正街,把握着武汉早期商业的命脉。改革开放初期,汉正街曾被称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汉正街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建设汉正街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开发汉正街购物主题公园项目,建设世界上最高的跨江摩天轮“汉江之眼”等。

汉正街市场东起江汉区的三民路、集家嘴,西到硚口区的武胜路,南临汉口沿河大道(集家嘴以西为沿河大道,集家嘴以东为沿江大道),北至中山大道,由汉正街、多福路、大夹街、长堤街、新安街、宝庆街、三曙街、永宁巷、万安巷、等78条街巷组成。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坐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是镶嵌在华中腹地上的一颗璀璨的市场明珠。


怀旧散文:难忘汉正街石板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汉正街   汉水   万安   孝感   汉口   条石   街巷   沿河   武汉   石板   岩石   美文   路面   码头   繁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