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兴宁叶塘汤湖圩航拍视频(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帆过尽还刻舟)

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帆过尽还刻舟

#新作者扶持计划开启##三农##兴宁客家围龙#

视频加载中...


视频因有澡堂镜头审核不过关,迟点修改后再发布。

汤湖,因温泉而得名,亦因温泉而扬名,更因温泉而得利。

七十年代未,幼年的我第一次跟随父亲到汤湖,是因为家里宰了一条猪,亲自上阵卖猪肉。

说是卖肉,其实只是收钱。我清楚的记得,父亲挎着一个当时非常流行的黑色手提袋,目不转晴地盯着肉档,看着师傅一刀一刀左切右劈把一串一串让人看得流口水的亮晶晶的或肥或瘦的肉块用稻草一扎交给顾客,然后麻麻利利地拉开手提袋的拉链,把收取到的花花绿绿的钞票叠得整整齐齐,用根橡皮筋一扎塞入袋中,再拉好拉链。

其间,眼睛是不敢眨一下的,动作是要行云流水的,笑容是要比鲜花更灿烂的,言语更是要跟蘸了蜜似的。这就是一家人过年的经费了,若有节余,还是开春后购买农具的保障。

80年代出生的朋友,或许不清楚当时农村是怎么宰猪的,这里简要说一下。兴宁农村家庭每逢宰猪,都要提前联系师傅。在宰猪当天,师傅是只算工钱的,去肉档摆摊卖肉时,需要主家派人一起前往,师傅切肉,主家收钱。在家的人负责把猪血熬好,然后在自己所在的围龙屋范围内,挨家挨户端一大碗猪红,以分享喜悦。

广东兴宁叶塘汤湖圩航拍视频(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帆过尽还刻舟)

汤湖萧屋

有时候,我自己也很奇怪,为什么幼时三四岁的事能记得如此清楚,偏偏成年后却忘却了许多经历。若是记忆始终强横,或许也会成为天才吧。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

肉档旁边,便是名噪兴宁的温泉大澡堂。大澡堂兴建的年代暂时无法考究。我家老爷子80多岁了也弄不清楚,只记得他小时候就已存在,只是中途换过地点变了模样。

关于温泉,世间亦有传说是某仙翁点化身边道童,为世人煮水温汤造福一方而化身成泉。后人有诗咏之:

喜有神童八卦炉,

山泉冒出化汤湖。

千秋不息温泉水,

洗净人间浊与污。

广东兴宁叶塘汤湖圩航拍视频(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帆过尽还刻舟)

大澡堂

叶南汤湖温泉,出水口水温常年保持86℃以上,在盛夏时,有人甚至测得90℃的高温,乃广东温度最高的温泉,刚好能够煮熟鸡蛋。只是由于小地方,传播度不够,以至于其他地方五六十度的温泉也在争夺什么岭南第一泉之称,真是让我这个山里人笑掉大牙。

汤湖温泉,硫磺浓度冠绝岭南,离泉眼1公里处便能闻到浓浓的硫磺味。在圩尾卫生院旁也曾有一泉眼,两泉相距60米左右。奈何上世纪90年代,私人浴室泛滥,开发无度,使得该泉枯竭,旧址至今已无觅处。

小时候,每逢放假,总会跟小伙伴一起步行3公里到大澡堂洗澡。澡堂分两池,上池供人沐浴搓洗,下池只作漂洗之用,两池分别进水,各有冷热水道。

汤湖温泉因含硫量高,对防治各种皮肤病有奇效,但亦不宜长时间浸泡,否则会致人晕厥而不利身体安全。

温泉水另引一渠在澡堂后面,以便乡人日常使用。附近的人经常会拿芥菜来烫,谓之“漉菜”。经温泉烫泡的“漉菜”甘甜爽口,乃兴宁名菜之一。每年岁未,附近三五里的乡民都会挑温泉水回去洗被帐。到了开春,则作水稻种子催芽之用,实乃造福一方百姓也。

后来,随着经营者日众,私人浴室泛滥起来,汤湖暗地里得了个“小东莞”的外号,最终被完全取缔。直至现在,唯有大澡堂依然向大众免费开放。

泡完温泉,并不算逛过汤湖。温泉多处有,汤湖“烧豆腐”却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别处若见,实为盗版。

广东兴宁叶塘汤湖圩航拍视频(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帆过尽还刻舟)

汤湖“烧豆腐”,其豆腐只是点缀,但其工艺制作流程并无外传。这里的“烧”,在客家话里指的是温度,而不是制作工艺。不管是白豆腐,还是煎豆腐,也不管豆腐是如何的香滑嫩沸,其味也难及汤料的万一。汤湖豆腐汤,实乃一绝也。

小时候,家中没钱,通常是拿米或黄豆来换。一小块豆腐,三四个人一人咬一角,然后一人一碗汤,足以回味到第二天。若是想再喝一碗,老板死活都不会答应,除非你再买一块豆腐。

吃汤湖“烧豆腐”也有讲究,必须要泡完温泉再吃。而且既不能坐,也不能站,就得蹲在路边,轻轻往碗里吹气,深吸一口汤料蒸腾起来的热气,然后再细闻随那热气蒸腾散发出来的醇厚豆香,慢慢地轻轻啜上一口,个中滋味,直如腾云驾雾。

若是外来者,不懂这种奥妙,不知这一吹一吸,一闻一啜之顺序,则万难体会其中出尘脱凡之飘缈仙气。

(注:啜,客家话, 梅州腔:chot7)

只可惜,随着生活福利的提高,到了今天,这种“烧豆腐”的制作工艺也已断了传承,再无制作者了。

吃完“烧豆腐”,自然要上一次38米高的火车天桥。关于天桥,鉴于以前的文章已多次提起,这里就不再累赘。不过,对于天桥底下的学校栅栏,民间却颇多怨言。本是公共之地,却被圈为己有,极大地影响了来此瞻仰伟岸英姿的心情。希望该学校能还自由于民吧。

广东兴宁叶塘汤湖圩航拍视频(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帆过尽还刻舟)

学校后面有一水库,水库与学校之间有一山谷,曾是不少学校固定的野炊地点。在叶塘中心小学读书时,我亦亲历过野炊的趣味。

那个时候,谷中溪水清冽甘甜,野炊时只需舀上几瓢就行。米是自家带的,柴是现场捡的,垒灶用的石头也是溪中翻起来的。农村的孩子,尽管年龄小,但做饭热菜都是好手。饭煮的是“尽水饭”,菜自然都是“咸鱼榄角豆腐芋”,或者“咸菜菜莆番薯叶”,若是有2个咸鸭蛋加几片榨菜,那就是大餐了。

现如今,这里早已蒹葭满谷,人不能入也。

在汤湖圩的一个角落里,隐藏着一间新华书店,我记得小学时在这里买过一本《薛仁贵征西》,这本书在高中时就已在老家屋子里霉烂。中学时又来买过一本《周易》和一个敦煌口琴,《周易》则在后来被某孔乙己有借无还。

广东兴宁叶塘汤湖圩航拍视频(天若有情天亦老,千帆过尽还刻舟)

叶南镇,2004年并入叶塘镇,汤湖也取消了逢“2-5-8”为圩日的惯例,开始了破落的脚步,以致目前多处道路损毁也未曾改造,真的成了娘不管爹不疼的孩子,平白丧失坐拥资源大步发展的大好时机。

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撒并乡镇真的起到了应有的成效吗?只不过应了那个分分合合的规律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兴宁   客家话   周易   天桥   泉眼   开春   学时   澡堂   水温   广东   美文   温泉   豆腐   师傅   小时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