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初访边城

初识边城,是读书时看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大师写出了湘西边陲小镇的那种如梦似幻之美。从那以后,心里便种下了将来一定要去边城看看的想法。边城原称茶峒镇,位于湘、贵、川三省交界处,后来因《边城》而闻名,于是,干脆把名字改为边城。

「散文」 初访边城

边城全貌

如今的边城,山水如画,那条穿镇而过的河流,依然清澈透明,波光鳞鳞的河水下面,可以清楚地看见嫩子鱼在自由地来回穿梭。渡口边,仍然伫立着文革时期的领袖塔,历史的遗迹随着风雨的冲刷已越来越淡。停在水边的渡船静静地等待着过往的行人,只要有过客,无论多少,艄公都会开启渡船,迎来送往。

「散文」 初访边城

边城美景

记得《边城》里是这样描述摆渡的:“这渡船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多时必须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到对岸去。”如今摆渡,已不是《边城》里所描述的那样,艄公手握一个一尺长的木条,木条上凿了个口子,渡口两边连着一根小指粗的钢丝绳,艄公用那个木条卡着钢丝绳向后一拽,渡船就向前驶去。和过去相同的是,过渡是免费的,艄公不收过客分文,于是乎,从四川秀山洪安镇到湖南花垣边城,两省间来回不需花任何费用。

「散文」 初访边城

边城渡口

和煦的阳光下,镇里的人们安逸地生活着。女人们三五成群围坐一起,一边道着张家长、李家短,一边绣着十字绣。大老爷们则在河边的树阴下抽着烟,悠闲地打着“三打哈”、“跑胡子”、“跑得快”,就连小狗都懒得睁开眼,躺在树荫下呼呼睡着。

「散文」 初访边城


如今的小镇仍保留着古朴的风土人情,生活在小镇上的人们仍是那么好客、热情,只是这种古朴和宁静即将被打破,一条高速公路已修至小镇的边缘,现代生活节奏和现代文明观念不断冲击着小镇上的人们,传统在与现代的搏弈中渐渐败落下来,这是人们为什么呼吁要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因。

「散文」 初访边城

镇上的姑娘


边城的美食也名不虚传,大片腊肉油而不腻,土匪猪肝不失原味,最有名的是水煮“黄鸭叫”,“黄鸭叫”是纯野生的,这年头已不多见,而水则是取自于流经三省的那条小河之中的河水,一口大锅盛满了“黄鸭叫”,把湖南的辣椒、贵州的花椒、四川的火锅调料放入锅内,在炉火上慢慢煮着,味道越来越浓,让人垂涎欲滴,品尝一口,肉嫩透鲜,胃口大开。于是,食客们又把这道菜的菜名重新进行了一番诠释,叫一口吃三省。是啊,只有在地理位置特殊的边城,才能真正做到一锅菜融三省之精华。

「散文」 初访边城

如今的边城,已很难听说《边城》里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生活和爱情悲剧,现在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追寻更美好的生活和爱情,留下来的是老人和孩子,因此,原本安逸的小镇,生活节奏更加缓慢了,这对于大都市里每天忙着生计忙着职场争斗忙着应酬忙着送礼忙着吹牛拍马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块净土,到边城游玩,不但能品味慢生活的悠闲,还能净化心灵,超凡脱俗。

初访边城,仅是走马观花,希望以后能静住几日,充分体验小镇的美,体验小镇那厚重的历史、深刻的内涵。

「散文」 初访边城

边城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边城   秀山   吹牛拍马   艄公   铁环   木条   渡船   钢丝绳   渡口   湖南   镇上   古朴   美文   河水   安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