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

#兴宁客家围龙#

梅州兴宁地处粤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之要冲,与赣、闽两省为邻,历来手工业、商贸比较发达,自古便有“小南京”之美誉。

一、无兴不成市,小南京似大南京

清朝乾、嘉、道、咸等时期,兴宁新兴的手工业产品在农村似雨后春笋,如毛笔、墨烟、纸扇、草席、土布等如火如荼兴起,产品多远销赣南和潮汕一带。据《寻乌调查》,当时寻乌城中最大型和排第四的杂货店都是兴宁人开的,卖的货品很多就是兴宁产的。由此可见,当时兴宁的手工业是如何兴盛。

清末诗人杨家彦对兴宁当时的繁荣情景赋诗曰:“如山如海闹盈盈,处处灯光庆太平;火树银花真不夜,小南京似大南京。”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1、【纺织】 兴宁纺织业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已有纺纱、织布等。在上世纪初,兴宁商人在广州、佛山开设了三十多家“省号”商铺,如祥泰隆、曾福记、宝嘉隆等名店,此外,还有200多家“摊号”。至20年代末,兴宁出产的土布已达每年百万匹以上,其输出贸易总额,约为1500万元,为全省之冠。全兴宁40万人,其中有10万人在从事土布行业,土布纺织遍布兴宁农村。

抗日战争时期,其盛况可为广东各县之冠。建国后,逐步形成从纺纱、织造、印染、成衣加工到纺织机械制造等成龙配套的纺织工业体系。1985年,全县有纺织企业和纺织户2587户,其中县属企业9户,镇办企业93户,家庭纺织户2485户。花色品种主要有各类棉布、帐布、毛巾、床单、针织品等300多种。可惜的是,今天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已经渐渐走向破落。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2、【制扇】 顺治年间,福建上杭人傅耀祖工于制摺扇,因打死粮差逃至兴宁,隐居兴城后街,以制扇为业。其后裔迁居永和榄子围农村乡下,扇业便在永和一带兴盛起来。不过,现在永和一带早被制牙签的所取代了,制扇者闻所未闻。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3、【制笔】 康熙年间,北厢大茔保(今宁塘大茔村)下家园王氏,外出安徽经商,娶当地女为妻。其妻擅长制毛笔,返乡后在农村老家招徒授艺,始创本县制笔业。如今,制笔这一工艺在宁塘也几乎绝迹。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4、【制瓷】 雍正七年(1729年),水口大坑保张氏外出经商,在河源观摩了制瓷业,见该处瓷土与家乡土质相似,遂返农村老家取土复往河源。经试验成功,便在该处学习制瓷技艺。学成归来,在大坑开办瓷窑,产品有碗、碟、油罐、茶杯、茶壶、神盘等。现在,这个行业在水口似乎也没听到了。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5、【编织草席】 康熙年间,龙田曲塘农村何氏利用低洼地种植水草,编织草席。此后,邻近的张、江、刘各姓及福兴黄畿塘、宁新横湖等地农民均利用洼地,仿效种草织席。现在,这种工艺在福兴周边略有所留,但种水草者却已不再见。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6、【编棕】 嘉庆五年(1800年),叶塘农村人黄北光从 江西学回编棕技艺,艺传全村,始创本县编棕业。至今,在叶塘乌泥塘附近,仍有村民保留这种传统工艺,还在继续生产。在路边,也能看到一些种植的棕榈。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7、【造纸】 咸丰元年(1851年),小洋保(今宁新洋里村)人曾享奎从江西兴国学得制造土纸技术,兄弟5人在农村老家开业,后发展到全村12家,所产土纸、纱纸,远销汕头、佛山等地。

8、【墨烟】引火烧松,刮烟取墨是为墨烟。用这种工艺制墨的,主要存在于两个地方。其一是安徽省徽州,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的“地球墨”就是徽州所产。而另一个地方,就是兴宁,师承安徽。

200多年前,一位安徽的制墨工匠经过福兴新联村时,身体染恙,栖息于凉亭。一张姓村民见状,便将其接到家中,悉心照料。数月后,工匠恢复健康,感其恩,遂将烧烟制墨技术传授于其。自此,兴宁始有烧烟制墨业。

兴宁市曾经闻名遐迩的民间八大工艺,如今怎么了?

历史上,聪明能干的兴宁人曾经创造过不少辉煌,留下“无兴不成市”的传说。

二、被历史车轮、科技车轮双重辗压后的兴宁何去何从

俱往矣,地理位置的劣势在现代社会尤显突出,广袤的宁江盆地渐渐地失去雍容华贵,日渐没落,百万兴宁人望着科技的车轮隆隆而过,徒之奈何。

如今的兴宁,早已积贫积弱,贫困交加。不但基础薄弱,而且本土人才流失严重,民间恋乡情结渐渐淡薄,少有人才主动反哺家乡。

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鼓励民间资本大力参与到乡村振兴大潮中,唤醒农村经济,带动民众参与创业,重新引发一轮热潮。重视农村历史遗留文化,充分挖掘民间工艺,注入新的元素,让传统工艺焕发新颜,再次兴起。

论工业,兴宁地处偏僻,很难与珠三角周边城市较量,再继续投入下去,兴宁永远只能陷于“工不工,农不农”的尴尬境地。与其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反不如沉下心来激励民间传统工艺,借乡村振兴大潮,转向创意文化之路。

如永和之制扇工艺,是否可依托熙和湾文化产业园,设一个记念品加工场所?让游客参与进去,亲身体验做一把扇子的过程。其中可以融入一些客家元素,即让游客体验制作技艺,又能得到一件精美的记念品,从而使得这种民间工艺得以传承并宏扬。

再比如依托和山岩或神光山,开发出一个制笔工艺?

工业,推动的是城市;农村,最好的文化资源莫过于民间工艺了。农村要发展产业,最有效的也就是原有的民间工艺了,不仅有群众基础,而且符合当今乡村振兴的潮流。

当然,说这个的意思并不是说振兴兴宁经济就得靠这些旧工艺。兴宁乃至整个梅州,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若要发展工业,政策扶持上肯定会大打折扣,而发展农村却正好是有利时机,活化利用这些旧工艺,搞好农村经济,恰逢其时。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兴宁市   兴宁   水口   徽州   永和   土纸   梅州   河源   土布   工艺   草席   民间工艺   手工业   闻名遐迩   安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