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那个时代值得称道的动手能力

乡土散文:那个时代值得称道的动手能力

那个时代值得称道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不充裕,除了人多什么都缺。但人们掌握的技能却很丰富。

当时的人们为了衣食住行有点起色,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了极致,每个人(包括孩子们)都练就出了很多生活技能。需要一把小刀,人们会利用断了的锯条磨制一把;想抓到枝头的 “知了”,人们把麦粒放到嘴里咀嚼生成面筋,粘在木杆上去粘到“知了”;在荒野里,需要一条绳子,就在大自然中,找来藤条、蒿草或者树皮编制一条。总之能自己干的都自己动手,由此也给童年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快乐。

为了升华从头到脚的穿戴,人们便开始从一块布料子、一根棉线、一条麻绳、一块“夹纸布”认真动手筹备。人们灵巧的双手,摸索学习掌握了设计、剪裁、缝制的技能:供销社里没有纽扣,妇女们用布包裹陶片、木片制作成扣子,用布条缝制蒜疙瘩扣;买不起新布料,在旧布上做文章,利用旧布学会了浆洗、印染技术;没有洗衣粉,甚至掌握了利用草木灰“淋灰水”洗衣服的方法,照样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乡土散文:那个时代值得称道的动手能力

那个年代家家粮食不足,细粮更少。为了吃,人们开动脑筋,几乎每个人都拥有辨别野菜、野草、野果实的能力,都无师自通地拥有了捕鱼、抓鸟的技能。大人小孩在坑塘里学会了游泳的本事。为了能吃到榆树枝上的榆钱、树上的几颗野果、树顶上鸟窝里的几个鸟蛋,人们学会了爬树。为了胃口,人人都学会了煎炒烹炸、蒸煮烧烤的野外生存技能。那个年代产生了很多粗粮细作、面食工艺、风味小吃制作方法。我猜想,今天的街边特色小吃技术,是不是都来源于那个年代?

为了住得好一点,生活质量高一点,人们学会了和泥、摔坯、烧窑、制砖的系列工艺,掌握了制作桌椅板凳柜橱箱盒等各种木器用品的能力,很多人修炼成了泥瓦匠、木工师、建筑师、工艺师、雕刻师、绘画师。人们就地取材创作制造众多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比如厨房的用具,人们利用身边的谷草、秸秆、枝条编造了一系列的箅、盖、垫、箩、篓、筐、篮、簸箕、笸箩、草席、草帽等日用品。

即便是每个孩子手中的玩具、用品,也都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天然的物品、庄稼的秸秆、树木的枝干,自己动手制作出来。比如:泥塑、折纸、柳编。当时诸如弹弓、小刀、各种材料的玩具手枪、燃花、饮料、水器,鸟笼、蝈蝈笼子等等

当时我对会木工手艺的人特别羡慕。我家的堂哥,心灵手巧,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木匠手艺。看着他干木工活我特入迷,拉大锯、揭木板、凿卯榫、制作各种木制用品,后来才知道木工一般分大木匠、小木匠、圆木匠。造房子的粗木工叫大木匠;做家具的细木工叫小木匠;箍桶做盆叫桶匠、圆木匠。当时最着迷的是看小木匠制作门窗、家具、农具、木车等等。在他们的巧手下做出了很多巧夺天工的物品。当然凭借他们的手艺,也换来当时的好酒好菜,着实让人羡慕。一个全才木匠要对数学、几何学、力学、绘画、雕刻等等都要精通或了解,因此我一度立志长大了当个木匠。

乡土散文:那个时代值得称道的动手能力

那个时代,很多人和我一样对新鲜的事物着迷。曾经家里用卖枸杞果的钱,买回一个小闹钟,我背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拆零散了,认识到了一系列的齿轮发条,后来装不上,悄悄地埋在院子里……还买回来一台收音机,我依然斗胆地背着家人,拆开把每个元器件摆弄一番,歪的掰直了,线圈倒开重新缠绕,结果就是收音机“杂音不断”,但是最终学着组装了第一台“矿石收音机”,并最终学会了修理收音机。

那个时代让我们学会了动脑动手,激发了我们奋进向上的斗志,也掌握了一些受益一生的技能技巧,让我们真正懂得了“美好生活是用手创造出来的”的含义。


审阅:吴秀明

简评:通篇文字朴实自然,用一系列具体事实告诉我们:那个时代让我们学会了动脑动手,学到很多值得称道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终审:严景新


作者:王建功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圆木   时代   野果   无师自通   木匠   乡土   小刀   木工   手艺   布料   美文   收音机   散文   技能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