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老家附近的很多地方,经常走街串巷贩卖东西卖弄手艺的人叫“门上艺人”,是因为他们都是服务到各家各户大门脚下的人。他们得名的缘由我猜测是这样,反正大家都这样叫着,称呼的习惯了,反而没有人追究来由。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门上艺人的种类多,每个不同时节,每类不同的东西,都是趁着正当时的季节出现。贩卖果蔬的,挑着动物的,也有空着一人只是吆喝嗓门的。来到庄子附近,都会自然而然地捡上几桩生意来做,大家聚在门上,或者到屋外,挽起袖子就开工,或者对售卖的东西讨价还价,或者对维修的电器反复研究。围观的人肯定有,看热闹的人居多,看的时间长了,也会受着感染,跟着参合研究。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门上艺人来自四面八方,反正断然没有附近的乡民,因为但凡是门上艺人,都是清一色的陌生言谈举止。有去过外面做生意的乡民说,那些门上艺人都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也有当地专门做小本买卖的。虽是这样说,我们也不了解,只是猜测,凡是做生意的,总有个一二技艺傍身,且都是灵牙利齿。当然了,行走江湖,技多不压身,各种高手也多在民间,我们见得多了,反而不觉得意外。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和他们莫测的技艺比起来,门上艺人贩卖的东西要简单多,时令节气的东西多,返节气的东西也有。有年冬天,就有一位门上艺人挑着两箩筐西瓜来卖,初时大家还以为是听错了,或者是哪位小子与众人玩笑。直到看热闹的人聚集多了,才将那位门上艺人的西瓜生意带火,冬天买瓜,乡民们心里也是稀奇不已。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大概在十几年前,那时候是贩卖东西的门上艺人最多的时候,他们贩卖的是各种生活小玩意儿,后来他们也有了统一称呼,叫做卖货郎,他们的妆扮极其统一,约摸都是肩挑箩筐,框上搁着方形木盒子,用玻璃罩着,里面放着便是各种细活儿东西。卖货郎的标配里还有一个叫做“拨浪鼓”的东西,他们走到哪里便摇着拨浪鼓,清脆欢快,远远能听到,是那个时候孩童们最期待听的声音。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卖货郎来的频率小,来一次也是匆匆而过,和他们拨浪鼓的声音一样,忽忽然然。相比之下,卖果蔬零食的门上艺人就常见得多,不过他们也是肩挑箩筐,走来走去,少不了要跟着吆喝几句,声音也是中气十足。年少时候听得最多的是夏天卖冰棍和瓜果的,秋天卖柿子葡萄柑橘的,首先是隐约听到他们的吆喝叫卖声,然后所有人都会为之一阵,赶紧侧耳倾听确认,一旦确认了,便会有乡民跟着大喊“门上的,到这里”的应和声。门上的艺人听了,也不着急,继续吆喝,只是会顺着应和声的方向走去,永远是那种慢慢悠悠的状态。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和贩卖东西的艺人相比,卖弄手艺的门上艺人可能更加受大家欢迎,或者说是期待。因为老家的地理交通等原因,让赶集的乡民们出去的少,至于涉及到手艺活计方面的需求则多得很。经典的卖弄手艺的门上艺人是修理家电的,他们来时,总是扯着嗓子喊着“ 修理煤气灶、高压锅、电饭煲等字眼 ”,而且非要绕着庄子走上几圈才会离开,好像肯定会有修理需求的人家来。乡民们听着尤会回应他,然后习惯问道“xx电器能修吗?”他们也不谦逊,统统用“能能能”答应,然后挑出工具上门,如此这般,好像他们个个都是十八般手艺样样精通一样。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故事:散文《门上艺人》,致敬传统的匠人

各种门上艺人曾经都是辉煌一时,留着名姓的也不在少数,可不知是为何,他们这个群体好像是突然之间一夜消失了。在如今的这个三月,我蓦地回来,安静地住了几个月,也没能听到哪怕一个门上艺人的吆喝声,不知能否再听到他们熟悉的声音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门上   艺人   货郎   都会   拨浪鼓   匠人   乡民   箩筐   节气   和声   庄子   技艺   手艺   美文   西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