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对母亲们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刚过完母亲节,我想谈一谈,中国的母亲、女性朋友们,在职业发展中会遇到的问题。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单位,从古至今,“齐家”、“平天下”都是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传承下来的,而女性被定位在持家、辅助男性的功能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权意识已逐渐抬头,但仍然无法与千年文化的根深蒂固抗衡。

总的来说,女性朋友们在职场的发展大致会受到以下3个方面的影响:

一、不公平的职场环境

同样一个岗位,同样的学历和工作能力,男性更有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男性居多的行业,女性很大概率在做母亲后被边缘化,有的甚至是刚参加工作就被安排比男性更多的杂事。比如工会活动、党建活动、信息员等等。

曾有个从事软件研发的女客户,就跟我倾诉自己的烦恼。她原本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觉得编程序、做项目很有成就感。但单位女性少男性多,领导总把那样些男同志不愿做的事扔给她。主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你要照顾小孩,又不方便经常出差;再或者,认为女同志心细,那事男同志做不了。

一方面杂事推不倒,承担不了核心业务;另一方面还要承受项目进度、业绩考核的压力。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对研发工作的热忱。后来有了二宝,她也索性调离了原来的研发岗位,做起了计划管理员。

我问她,新的岗位工作怎么样?她回答说,挺好的,工作没那么忙,压力也小多了,但是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二、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定位

很多女性,从小就是家里的乖乖女,读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选择那份工作,基本都要听父母的安排。

那父母的建议从哪里来呢?社会主流文化。他们认为女孩子最好当老师、会计,或者考公务员,在银行、国企寻求一份安稳的工作。

这些女性朋友年轻时可以听从安排,结婚生子,老老实实地上班,也没有太多其他的想法。但是,等孩子长大、自己已到中年,她们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无数次想到辞职,也没有勇气,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还能干什么。

三、自我意识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很多女性在没有做母亲之前,在职场上是很拼的,也在那个年纪做出来很好的成绩。但生了孩子后,身份一下变了,很自觉、主动地承担起更多家庭责任。既想要照顾孩子,陪伴孩子成长,也想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获得工作的成就感。

这时就面临一个现实问题: 在有限的精力下,如何做到工作生活平衡?很多找职业规划师寻求帮助的中年女性,她们的诉求就是要职场转型,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虽然男性客户也遇到过职业发展困惑,但他们的诉求重点在更高的薪酬、更好地发展前景。工作生活平衡对他们来讲,通常不是最重要的。

说了这么多,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母亲朋友们,怎么去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更多地爱自己,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慢慢地你会发现,别人对待你的态度会不一样,你也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其次,要多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地感受和需求。当然,表达需求不是抱怨,也不是推卸责任。我们要感谢家人的关心和支持,用感恩和理解的心态与他们交流。

最后,找到一个能给与你能量支持的场域,结交同频调、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寻求咨询师和导师的帮助。有时候,一个人真的很孤单,也许你只是被某个小信念卡住了。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有可能促使你改变未来的人生。


祝愿越来越多的母亲朋友们,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母亲   杂事   美文   成就感   男同志   中年   岗位   家人   性别   印象   男性   父母   压力   需求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