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朋友》:为何你总是没有时间,生活也乱成一团麻?

因为工作需要,你必须读完一本书。拖延了好几天,今天终于决定正式行动了。你打开背景音乐,翻开书本第一页开始看。不久,手机提示音响了,你惊喜地发现,购物车中收藏的衣服居然降价了,于是你马上下单购买。过了一会,突然觉得口渴,你又起身去厨房转了一圈,喝完水回来重新看书.......“出来吃午饭了!”妈妈的叫声让你回过神来,原来刚才你正在发呆。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可是,要看的书却连一页都没看完!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执行计划完成目标,只能哀叹:“我没时间了!”

很多人的生活乱成一团麻,他们想法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杂,时间却越来越少。而有另外一部分人却能掌控时间,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过着成功又优雅的人生。

每个人生来都拥有一样多的时间,是什么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谈到了这个问题,作者李笑来认为,我们管理时间的能力依赖于自己的心智水平,而不是时间本身。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不能完成目标,弄得生活一团糟,是因为心智不够成熟,不能有效管理自己。他在书中,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开启心智,修炼心智,提升时间管理水平,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把时间当朋友》:为何你总是没有时间,生活也乱成一团麻?

什么是心智?如何开启心智?

什么是心智呢?心智就是一个人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总和。

它与一个人的心性、品格修为有关。与智商不同,大多数人都拥有正常的智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正常的心智。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大脑思考,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表面上,我们是自己大脑的主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大脑在控制我们的行为。

比如文章开头的场景里,你本来有意识地计划要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但却受到大脑无意识部分的控制,导致最终没有达成目标。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大脑,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被无意识所控制,就需要打开心智,看清这个事实。

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是历史上第一个“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的人,他通过自我挣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被自己大脑中的幻觉所控制,从而治愈了精神病。纳什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成为大脑的主人,从而开启我们的心智!

心智一旦开启,就会开始成长,不断自我过滤,自我积累,永无止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与人之间的心智力就形成了差异。心智力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的判断和决策也会有天壤之别。

初中二年级时,作者的母亲花费10元钱让他报名了一个计算机学习班,当时的10元钱可能超过现在的1000元了,当时很多开始看热闹的同学却都没有报名,因为家长嫌学费太贵,计算机学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作者父亲却说:“多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事实证明,作者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给他日后的成功带来很大帮助,比如编写《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时,他自己能编写批处理脚本,加速完成了海量编辑工作。

人们常常会问:“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其实,这个问题任何人都回答不了,因为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不知道有什么用”这个理由,却成为不同的人做出不同选择的相同原因。这就心智差距的影响力,要想看穿这一切,摆脱自己的思维局限,需要不断积累自己心智的力量。

《把时间当朋友》:为何你总是没有时间,生活也乱成一团麻?

接受现实,给自己成长时间

鲁迅先生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

诚然,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回报,但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艰辛,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我们需要克服人类天性中的“浮躁”,接受现实,承认自己的不足,告诉自己: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任何一个领域,无论是学习或是工作,没有时间的积累,不经历陌生到熟练的痛苦磨炼,都不会取得成就。心智不足的人,不懂得“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的道理,他们想要的很多,可是自己却一无所有。不愿意通过勤奋努力去积累资本,遇到困难就放弃,只能让无尽的欲望占据大脑,迷陷于“想要却得不到“的痛苦之中。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个真相:资源稀缺。尽管马克思曾构想:“早晚有一天,物资会极端丰富,到那个时候,人们就可以各取所需了!”但100多年过得去了,我们看到事实是:物资依然稀缺,每个人拥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心智成长,需要接受这样的现实,懂得甄别哪些是通过坚持努力可以实现的,哪些是不切实际幻想。选择可以改变的事情去努力,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从自己的起点开始,付出持续行动。

对现实的人来说,时间会成为朋友;否则,时间就是敌人。


《把时间当朋友》:为何你总是没有时间,生活也乱成一团麻?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也是开拓自身心智的唯一手段。通过学习,认识自己,突破过往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才能拓展我们的思维认知。

但是很多人却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常常会遇到“拒绝学习”的人。作者举了一个朋友的例子,他曾经多次一个朋友花20分钟学习一下命令行下的批处理方法,但是被朋友拒绝了。其理由是:“现在谁还用命令行啊?早就是可视化操作系统的时代了!”后来,在这些人身上,作者发现了一个死结:因为拒绝学习,所以永远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既然得不到学习的好处,自然就更没有学习动力了。如此循环往复,将自己困在已有的认知局限中,心智永远得不到成长。

心智的成长只能依靠自己,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是愿意做快乐的猪,还是做痛苦的苏格拉底,全凭自己决定。

心智成熟的人,愿意与时间成为朋友,因为他们知道她的宝贵、懂得她的神奇。《奇特的一生》中讲述了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通过他所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的故事。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这样的大师对时间珍贵性的感悟,让我们普通人不禁喟然长叹。

柳比歇夫通过践行“时间统计法”,拥有超乎常人的、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正因为如此,时间才能成为他的朋友,帮助他成就了一生的伟业。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足够认真、努力,愿意付出时间学习、思考,能力就会得到不停地积累。世界上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分依赖天分,而是依赖经验的积累。天长日久,相信积累的力量,我们也能实现自己的一番事业。

写在最后

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时间都在以它特有的速度、自顾自地流逝着。因此,我们无法管理时间,只能管理自己。我们需要认清现实,给自己成长的时间,不要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要通过正确的学习和积累,踏上心智成熟之旅。

爱因斯坦说过:“用当年我们制造麻烦的思路,我们根本无法解决它们。“

我们现在遇到的尴尬,大都是过去犯的错误所致;我们今天做的决策和行为,也同样会影响明天和将来的结果。只有改变错误认知,时间才能成为朋友,帮助我们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统计法   时间   朋友   批处理   蠕虫   心智   美文   认知   大脑   事实   痛苦   成就   现实   努力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